施蛰存《梅雨之夕》与徐志摩《偶然》比较分析
作者:李冰洋
新冰箱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6
        静静的白桦林 要:施蛰存小说《梅雨之夕》与徐志摩诗歌《偶然》在创作中都不同程度上有理性与感性等方面的交叉,施蛰存因为《梅雨之夕》的问世在文学界广为人知,其心理分析小说在文学史上首屈一指。徐志摩《偶然》作为一部含情脉脉的诗歌体裁作品,在文学上更是家喻户晓,两者在写作视角,与故事取材上有相近相异之处,通过对这两篇不同题材的作品,来探讨施蛰存与徐志摩在作品中呈现的异曲同工的风格。
        关键词:《梅雨之夕》;《偶然》;理性与感性;情爱空间;写作视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酸萝卜怎么泡(2017-06-0-03
小马驹童话
不中用        一、理性与感性的探讨:两个世界、一个偶然
        欢迎海报(一)浮躁焦虑中寻觅慰藉
        施蛰存笔下的《梅雨之夕》描绘了梅雨时节,一个已婚男子,在单调乏味的工作压力下,邂逅了一个未婚少女怦然心动,他忘记自己的身份,看到没有带伞的女子,自己主动过去搭讪,送少女回家的故事。在送少女之前男子的内心世界是纠结的,我可以如中古时期骁勇的武士似地把伞当作盾牌,挡着扑面袭来的雨的箭,但这个少女却身上间歇地被淋地很湿了。薄薄的绸衣,黑也没有效用了,凌志手臂已被画出了它们的圆润。”[1]从这里可以看出女子对已婚男子的吸引。在送女子回家的过程中,男子时刻感觉周围的人认识自己,所以把伞拉低,为了躲避别人的目标,这种害怕来源自己本身的理智,也是对自己欲望的制止,他又看到妻子看到了他,更加感觉羞愧的心理过程,在搭讪的过程中有刚开始的倾慕变得理性化我再试一试对于她的凝视,奇怪啊。鼻子,颚骨,即使说是有年岁的改换,也绝对地不出一些踪迹来。而我尤其闲厌着她的嘴唇,侧看过去,似乎太厚了些。”[2]这是男子的一个重大转变,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整个人的思绪不再混乱,开始正常起来,开始回到自己最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