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什么弓什么影
 
【教材简解】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和掌握重点文言词句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翻译水平、分析概括水平。
1.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大意及写作思路。
2.通过度析讨论,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和准确评价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和政治抱负,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崇高思想境界。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文言文教学“注意通过课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诵读及其指导应成为本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学本文必须重视预习的设计与指导,与本文相关的背景材料和文章大意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取,教学过程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设计思路】
根据文章特点,采用的主要教法是诵读法,以“读”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在反复诵读中中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主旨。这样既夯实基础,又训练水平;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又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很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简介作家作品
1、作家简介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他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三年,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膝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称赞朋友高尚情怀的千古名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畅,注意音韵铿锵。
朗读的节奏要鲜明。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节奏,不要读破句,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另外要注意感情基调(语调),读出一点语气。写作内容决定了语调是明快还是低沉,是缓读还是急读。如:第三自然段语调应是低沉的,第四自然段语调应该是明快的。读出语气,主要是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这四种语气。
2、疏通文意
教师指导学生在读课文时,对照注释,查资料,解释字词、翻译课文,遇到难以解释的词语、句子,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在学生讨论中持续巡视,参与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看学生讨论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协助,小组内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师生共同研讨。
举例说明:朝夕阴:日光;横无际:边;连月不:放晴;春和明:日光;长烟空:全;吾谁与:归依。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天柱山风景区段):写登楼所见景物以及不同景物所引起的不同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
朋友歌曲第四部分(第6段):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第1段,引导抓住关键语句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并让好友作文以记之,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怀,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岳阳楼上远眺洞庭湖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适当评价)
明确:(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是从空间角度,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淼;尤其是“衔”“吞”两个动词更体现了雄伟磅礴的气势。(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是从时间角度,写出了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
3、登楼所见的景物有哪些?分别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分别表现了“迁客骚人”怎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在文中出写景的关键句子,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明确:第3段景物:霪雨、阴风、浊浪、日星、山岳、商旅、樯楫、虎猿
渲染“悲”气氛,因己而悲。
第4段景物:春风、日光、波澜、湖光、天、沙鸥、鱼儿、芷兰、月影、渔夫
渲染“喜”气氛,因物而喜。
养胃粥的做法大全4、开始英语怎么读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迁客骚人”的“悲” 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概括“迁客骚人”的“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概括“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 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了全文的主旨。
5、“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适当评价)
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反面回答,说明“古仁人”胸襟的阔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从正面回答,强调应以国事为重。
五、三读课文,感知主题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交流:
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归纳)
明确:作者借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学生讨论自由回答后,教师作归纳)
明确:范仲淹的这句话,即使包含了“忠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但是他强调心怀天下,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六、联系现实,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文,让我们对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敬佩不已,它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有什么教育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各派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
水花镜月
七、布置作业
【甲】《岳阳楼记》第三四五段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结合文意,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暮冥冥(迫近 )        B、沙鸥翔集(集合)
C、人不 (回答 )          D、家富则得良犬(买)
2、翻译下面句子。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3、与范仲淹一样注重国家命运、注重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八、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力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由学生来支配,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
用。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
板书展示
岳阳楼记
作记缘由    岳阳楼之大观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
属予作文记之    巴陵胜状      阴——悲  晴——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记叙)      (描写)        (描写、抒情)          (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点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