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长江南岸,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时已有“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基础,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逐步把握课文内容。还可以适当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围绕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3.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4.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6.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夜伏周郎。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故事,猜一猜?
揭示课题《草船借箭》,齐读课题。
3.这个故事是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相关内容改编。
二.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听写词语:周瑜、妒忌、诸葛亮    都督、委托、军令状
鲁肃、私自、四更      曹操、水寨、擂鼓呐喊
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诸葛亮有谋略,有智慧,把这个词写下来。
(神机妙算)
2. 对照大屏幕,自己批改并订正一遍。
调试工程
说一说自己写错的生字,交流易错点和识记方法。
“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
“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四更”是现在什么时间?(凌晨1点到3点)
谁能说说“军令状”是什么意思?
3. 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对第三学段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主动学习课文中的四会字,课堂上以听写形式检查反馈,意在有意识去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结合屏幕上的词语提示,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起因:
李开复 做最好的自己
经过:
结果:
2. 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时,根据写作顺序可以方便我们梳理信息,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文的写作顺序方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以课文中提炼出的词语为支架,巧妙的形成提纲,可以提高学生概括的准确性。在整个梳理概括中,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走进原著,感受经典
1.出示阅读链接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
运动的好处英文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2.学生默读,到课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
  学生汇报,说明理由。
3. 比较原著与课文,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你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明白?
4.教师小结:相对于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彩,但是没那么难以理解,即使没有注释也能大致明白。老师建议同学们课下尝试阅读原著中与课文内容对应的章节,即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
【设计意图:《三国演义》是一部章回体小说,可以说每个章节都是一个经典小故事,而这些故事之间有有着内在因果联系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指向学生深度阅读而展开的,意在让学生不仅读到本课文字表达的内容,更能借助查阅资料,读懂《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内容。】
(第2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老舍短篇小说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并初步了解了四个人物,那么如果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排名,你觉得可以怎么排?
学生汇报,教师相继板书。
2.老师相信尽管答案不同,但是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让人佩服。
二.品读语句,感受人物
1.诸葛亮草船借箭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神机妙算。他算到了什么?
(曹操不敢在大雾天出兵。)
算到“大雾”,说明诸葛亮上知天文,算到“不敢”,说明诸葛亮还能够“识人心”,“识人心”可是个大本领,想要识人心,必须先了解这个人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草船借箭》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2.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品一品,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1)识曹操多疑谨慎之心
①诸葛亮借箭妙计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猜到了曹操不敢出兵。
生命与安全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从“笑着”你读出了什么?(胸有成竹)
淄博旅游景点大全哪里最好玩再来读读诸葛亮的话,你觉得诸葛亮在笑谁?
笑鲁肃(胆小、吃惊、害怕)
笑曹操(中计)
③出示: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曹操听到鼓声、呐喊声,看到重重迷雾会想些什么呢?
(曹操多疑、谨慎)
(2)识周瑜“阴险善妒”之心
①诸葛亮笑鲁肃、笑曹操,想一想,他还有可能笑谁?
笑周瑜什么?(阴谋失败)
②你们怎么知道这是一场阴谋?迅速浏览课文,出相关语句。
出示:“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将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③从“故意迟延、定他的罪、探听探听”这些词感受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再读读,我们还能读出周瑜有何特点?(阴险、善妒)
你们知道这是个圈套,诸葛亮识破了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④出示: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⑤“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会怎么想?“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会“很高兴”?
(3)识鲁肃忠厚老实之心
诸葛亮识破周瑜的陷害之心,主动和他立军令状,又借曹操多疑之心,靠近曹营向他借箭,那么诸葛亮又是利用鲁肃的什么性格为自己服务的?
①出示:“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言而有信、忠厚老实)
②周瑜的嫉贤妒能、处心积虑;曹操的生性多疑、谨慎小心;鲁肃的言而有信、忠厚老实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与其说诸葛亮是利用草船借箭,不如说他是借了人心,巧借了箭。
怪不得周瑜长叹——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4. 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时,细细品味书中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紧扣诸葛亮的“笑”来解读文本。从诸葛亮的“笑”中可以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同时以“笑”为切入点,让学生借助品读关键语句,感受曹操、周瑜、鲁肃的特点从而
更加清晰地感受诸葛亮的特点——神机妙算识人心。学生在品读语句时,教师适时追问,“逼着”学生去深度思考,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