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训
摘要: 训诂学是以训诂为基础,在长期的训诂过程中积累而得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解释词义。 在解释词义的工作中,声训(因声求义)是重要的训诂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在训诂学中可以解决明通假,考方言,求语源的问题。对训诂学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影响。
关键字: 训诂  方法  声训   
           
关于声训的解释                                                                       
对于声训的解释也有不同说法,通常解释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声义同源”理论)寻求或证明语义的一种训诂方法。唐代训诂学家孔颖达的解释:“诂者,古也。古今异言,
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诗经·周南·关雎》疏)。他还综合起来给训诂下了定义:“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训诂的两个法则:1、用词释词(解释词的概括意思,相当于哪个词,用今语解释古语、用当时的标准语言(雅言)解释方言),2、疏通文意(解释词的具体含义、具体彩,句子的含义,解释句、段、篇)。 
近代学者黄侃的解释:“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推求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总体说就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学问”。  它同因形求义的方法一样,通过语言的形式去研究容。但是在释训词义的方法中,因形求义的训诂方法不能说明语源。黄侃先生说的“小学徒识字形,不足以研究言语文字之根本” 就指出了形训的不足。训诂学家在实践中发现,语音在词义的训释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他们不断地探索,也常常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训释词义。声训一直被认为是训诂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训诂方法该方法在探求语源有着重要的但是对于声训各家一直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声训的定义和性质加以界定,我们这里转引严奉强《试论声训的目的和范围》中所述的有关声训的各家的不同定义
王力《同源字典》:声训是以同音或音近的字作为训诂.这是古人寻求语源的一种方法
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用音近义通的词来作解释以达到探求词义来源的目的叫声训
陆润庠《<诗韵释要>序》中说:“夫识字必由于训诂,而训诂学不外乎音韵。”这就说明了训诂与语音的关系。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声训古人也叫谐声训诂”。海蛎子炒鸡蛋它是用音同或音近的词去说明被释的词的来源也就是以词的语音形式(声音相谐)为先决条件来说明两词之间的语源关系这种探求语源的方式导源于先秦盛行于两汉,集大成于《释名》
张永言《训诂学简论》声训又称音训”,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
李建国《汉语训诂学史》,声训的方法就是采用同音或音近的字解释词义,并从声音上寻求词义间的联系
白兆《简明训诂学》:因声求义,旧称声训或音训,就是寻求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黄建中《训诂学教程》萝卜注音音训是因音以释义的训诂,即是通过
音(字音,词音)的联系而训释字义词义的一种方法
周大璞《训诂学要略》声训就是用音同音近音转的字来解释词义这是从有训诂以来就有的一种训诂方法
郭在贻《训诂学》声训亦称音训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
吴孟复《训诂通论》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推究事务命名的由来即所谓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因为语音中有音同义通关系的词是用同一音素来表示同一意念的因而可用音同或音近之字为训豆腐皮金针菇这种训释词义的方法,叫做声训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从词语的声音方面推求词义的来源以音同或音近的词为训说明其命名之所以然的训诂方法也称音训
综上述对于声训各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不一而足声训是一种释义与溯源的方法。它的运用,首先 表现在采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解释这种方式上。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文献中,到汉代刘熙《释名》一书的出现,就有了从语言学的观点,通过声音去探求词义的专著。作为训诂学中的重要方法,必有其不可忽略的价值。首先结合《释名》
来探讨一下声训的价值。
由《释名》看声训的价值   
1.《释名》的价值
关于《释名》的作者史书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是刘珍撰《释名》三十篇(《后汉书·文苑传》)另一说认为是汉末训诂学家刘熙所作男生暗恋女生我们这里不是要讨论《释名》的作者问题,所以我们只采用后一说法,认为《释名》系刘熙所撰灰鸽子病毒
《释名》全书二十七篇全部采用了以同音字或近音字来解释词义的声训法声训法的大量运用是为了以此来探求字义的语源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都有过对语源的探讨在中国古代先秦时已经可以见到声训的例子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颜渊)
    彻者彻也助者藉也(孟子·滕文公上)
    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庄·齐物论)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中庸)
两汉则是声训发展的极盛时.但当时的声训有这很强的政治彩而董仲舒则把声训上升到名实关系天人关系的理论高度又由于今文经学家和古文经学家都进行声训所以当时的声训较为普遍经过几百年的创造和积累,到了东汉末年声训材料已相当齐备已经具备了产生一部总结性声训著作的条件所以《释名》便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然而这部著作不只是声训资料的汇编它既有总结又有所开创完全可以说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源学性质的专著.正如申小龙所说《释名》毕竟开启了汉语语源学之源头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与保留了古音古训更在于通过它以严密的条例贯彻声训丰富和发展声训人们对声训之于语源探求的关系有了崭新的认识,对于以音义关系会通词语有了深刻的启发
2声训的影响
声训在《释名》中得到了系统的贯彻对深入探讨语源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影响刘熙在《释名中大量的运用声训目的就是探求词的语源从语源学的角度探讨音义关系虽然先秦以来用音同音近的字来释义的声训的方法已被采用,但是在数量上却无法与《释名》中
的数量相比.过去只是偶尔使用声训的方法,散见于各家著述中而《释名》则完全采用声训系统地推求词的语源另外,《释名》是完全从声音上探寻语源有着朴素的语言学思想而在它之前的声训的使用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彩或是为了宣扬儒家思想因此当声训被大量而系统地运用于探求词的语源的时候便在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研究当中产生了一个相当地影响正是由于这一影响才有了后世的右文说”,因声求义也有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