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12、古诗二首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 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4.多元识字。 5.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 |||||
教学 重点 |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 |||||
教学 难点 |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 |||||
第一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分钟 | 一、识字解题,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教学“首”。 知道这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划出来,读一读。 |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识字入题,从而引入古诗。】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 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 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 “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5) (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 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 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7) 诗画对应,教学“踪迹”。 (课件出示8)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等3幅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 是 留下的踪迹。 在图中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 四、诵读积累这世界需要你作文。 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 (课件出示9) 小娃撑 ,偷采 回。不解藏 ,浮萍开。 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 撑 , 采 。 藏 , 开。 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课件出示10) 配乐背诵古诗。 五、写字。 (课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观察它们所在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自”的中间两条短 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注意三个点笔画的方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 背诵的难度,帮助学 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字难点的讲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 ||||
板书内容 | 小娃 偷采 池上 天真无邪 顽皮可爱 不解 一道开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 A.胆大 B.愚笨 C.天真 D.活泼 | ||||||
参考答案: 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 ||||||
第二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分钟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板书:《小池》)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诗是谁写的?(杨万里。)(板书:杨万里) (课件出示13)老师简介: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数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课件出示14) 无 树 爱 尖 角(板书:无 树 爱 尖 角) 学生边读,老师边将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交流记忆方法。 5.集体反馈。(1)熟字带生字:对—树 用—角 友—爱 (2)编儿歌记忆:二儿——无 上头小下头大——尖 6.再读古诗,看谁把字音读得准。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课件出示15:《小池》)听老师范读,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甲:夏天的景,因为荷花在夏天开放。 学生乙:夏天的景,因为夏天的蜻蜓最多见。(板书:夏天 蜻蜓) 2.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物呢?学生甲:有泉水。 学生乙:还有树。 3.那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泉眼、晴柔。)老师简单讲解: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到小伙伴,再读读古诗。(课件出示16:《小池》) |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识记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体现部编版教材的特点。】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理解感悟,自主学习诗句的词句。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齐声诵读,更能读准节奏,总结全文,积累语言。】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家庭电路图( )分钟 | 四、诵读古诗,课后延伸 1.齐背古诗《池上》《小池》。 2.请每个学生收集描写夏天景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 |
板书 内容 | 泉眼 惜 小池 树阴 爱 生动有趣 生机勃勃 小荷 露 蜻蜓 立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xiān ài xī jiān jiān jiǎo cǎi yònɡ dà shù ( ) ( )( )( ) ( ) 二、区别字组词。 踪( )原( )何( )青( ) 粽( )泉( )荷( )蜻( ) 三、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小 池 泉眼 , 爱晴柔。 小荷才露 表演节目英语, 立上头。 | ||
【答案】 一、首先 爱惜 尖尖 角 采用 大树 二、杨春区别字组词。 踪(跟踪 )原(原来 )何(如何 )青(青草 ) 粽(粽子 )泉(泉水 )荷(荷花 )蜻(蜻蜓 ) 图形的认识三、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 尖尖角 早有蜻蜓 | ||
教学反思 | ||
成功之处: 1.根据图片的意思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 2.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 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3.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池上》,创设了学习古诗的氛围,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 4.在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的时候,还可以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识字法,并向别的同学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小学生总是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更多的识字法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5.在学完《小池》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课外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夏天景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而是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不足之处: 1.课堂环节的设计,再生动活泼一些,加入一些游戏活动的因素,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古诗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教师的范读做得不够好,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