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贬谪的经历与其诗歌创作
目录排名前十的奶粉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2)
一、贬谪对苏轼诗词创作的影响 (2)
(一)词作创作题材与境界的扩大 (2)
(二)词作创作功能的创新 (3)
(三)思想深度的加深 (4)
二、苏轼贬谪心境在创作中的体现 (4)
(一)超然豁达的心境 (5)
1.老来事业转荒唐 (5)
2.一蓑烟雨任平生 (5)寂寞才说爱歌词
3.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6)驱蚊露
(二)自责自悲的心境 (6)
(三)坚强不屈的心境 (7)
三、苏轼贬谪诗词创作的影响因素 (8)
(一)变化因素——修禅 (8)
(二)变化因素——生活 (9)
(三)变化因素——友情 (10)
总结: (11)
摘要:苏轼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大家,他一生坎坷跌宕,被贬谪在偏远地区做官,因此背井离乡远离朝堂,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长期陷入悲愤的境地,而是安然处之豁达乐观,这是他与许多被贬谪的诗人不同的地方。苏轼在贬谪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无一不是其内心心境的真实写照,贬谪对于苏轼的影响很大,在经过少年得志中年失意之后,苏轼开始审视自己,调整
心态面对生活。贬谪的经历让其诗词创作的题材与境界得到了扩大,许多寓意深远的诗句正是在这一时段创作,对于诗词创作的模式而言,贬谪使其创作功能得以创新,让北宋诗坛不再千篇一律,而坎坷的经历让其在自省的同时悟出许多人生哲理,从而让诗词创作的思想深度得以加深。苏轼的诗词创作与其贬谪后的心境相辅相成,心境的变化让诗词创作的艺术性更高,而诗词创作又能反映其心境,让其在生活中到抒发内心情感的寄托载体。因此在贬谪中,贬谪对于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我想要探究的。
关键词:苏轼;贬谪;豁达;诗词创作
冬笋炒肉
前言:
词的创作在有宋一代达到顶峰,不论是题材领域还是表现风格而言,苏轼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梳理苏轼词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黄州时期是苏轼词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苏轼而言,“乌台诗案”是一个巨大的人生打击。贬谪黄州以后,在舆论高压之下,苏轼开始创作大量的词作,以词代诗,拓宽词的表现范围,确立词的言志功能,提升词的文体地位。有关苏轼黄州词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曾枣庄的《苏轼在黄州》是较早研究苏轼心理的一篇论文,作者从谪居生活切入研究苏轼在黄州时期的文学创作。彭文良的《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心态转变历程》着重分析苏轼的贬谪生活和诗词创作,从苏轼尝试摆脱孤寂的途径切入,研究苏轼黄州时期心理状态的变化。对苏轼黄州词的研究,己有论著主要围绕苏轼
学跳广场舞的品格、思想、整体心理境况展开,注重探讨苏轼词风和艺术手法,而较少心理变化的角度加以深入探究,为此,笔者以苏轼的心态变化为研究视角,通过细读苏轼贬谪后的诗词,试图对其心境进行更深入的文本分析,由此梳理在此期间的心理变化历程,探究政治贬谪对苏轼创作的重大影响。一、贬谪对苏轼诗词创作的影响
(一)词作创作题材与境界的扩大
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的创作,都注重题材以及境界。境界与题材是有一定关系的,眼界开阔者,入词作的内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贬谪词人贬谪到了南方,得到了“江山之助”,其特殊的体验会潜移默化于词的创作中,使得词作创作由狭小的空间转向各个领域,由闺阁描写转向山河的勾勒。南方奇崛秀丽的山水,宁静的日园、富有历史的古迹等,都会
2
引发出有文学素养的词人的情怀。当然,真正将山水等自然美景引入诗歌创作的是喜好“山泽之游”的苏轼,然北宋贬谪词人的“南游经历”同样使词创作的题材与境界都得到了扩大与提高。
南方自然山水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失意谪居的词人们一些心灵安慰,有的词人甚至渐渐产生对南方文化的认同感,词作之间也显露出对贬谪地百姓生活的向往、关心与喜爱。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在担任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游薪水清泉寺时作词,可见其将南方山水纳入词作创作之中,如其《洗溪沙》: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在这首词中,苏轼描述山水、溪流、沙路,还有暮雨中的子规啼啼,这种南方的小景物寄寓了词人沉浸于人生短哲闲适中的快乐。贬谪经历让他连遭挫折,但苏轼生性乐观的品格却让他将视野放在外在的美好事物之中,从前因为写诗带给自己的变故让他转而写词,“文字与诗,皆不复作”,由写诗来抒发胸臆转而改为写词,只有在词的书写中才能寄托满腔的心绪。
(二)词作创作功能的创新
唐诗、宋词等之所以成为一种固定的艺术样式,除了文学内部自然的演变,还有的是外界力量的干预。晚唐时期以来形成的浮艳轻靡的诗歌样式,到了宋朝开始渐渐发生改变,但是在宋词成为宋朝的主体文学样式之前,宋词是“艳科”,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一些文人学子主要把词当作茶余饭后的遣兴手段,而非表达士大夫情怀的主要手段。然苏轼“以诗为词”,“以议论入词”,苏轼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等,使词不再只是局限于小桥流水和闺阁亭台,更多地,由于苏轼的贬谪经历,加入了更多的表意、表情,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内心不平的内容;苏轼让词的创作形式也不再拘泥于一种,创作功能也不
再局限于只是文人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词具有了与诗、赋、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一样的功能,即把家国情怀引入词作,把乡关之思、羁旅行役、人生苦短、历史感怀等反映社会功能的内容引进词的创作。
苏轼辗转南方各地,主海浮沉自然积累了更为深广的人生体验,作诗容易遭故,写词则成为他抒发感情的渠道。苏轼在《笑魁星》中表达了自己厌弃官场、激流勇退的情怀,以议论入词,胸襟自见,表达门良名文人的一种共识。
贬谪词人将贬谪过程中的送别、行役、思亲、感怀等人生体验赋予词作,使得词作的功能骤然增多,欧阳修就把谪居颖州时那种与民同乐的场景描画了出来,其词如下:
3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人生无常,但须自娱自乐,一位白发戴花的长者诉说养他的人生体验,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这种贬谪地所带给他的短哲的快乐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词中描绘了徐州所在地的盛景,画船浮于春水之上,徐州的景实在让人心旷神怡,阳光猿啼,在这样一个地方,
能够哲时忘却仕宦的不愉快,从而发出感慨。寥寥几句意象十足可见其词作内容和体验的感染力之深。
(三)思想深度的加深
刘韶《文心雕龙木性》记载:“才性异区,文辞繁诡”。指的是作家的品格对创作风格有直接影响。北宋贬谪词人经历了多次宦海浮沉之后,性格也难免有所改变,但是也有始终不为所动的存在。虽偶有抱怨和牢骚,但是对人生是满怀养达观的心情的,性格也趋于平易。南方瘴病虽重,但相对于国都官场的尔虞我诈来说,作家放逐被贬,也可以看作是一场心灵诗意的旅行,他们的情感世界在南方文化的熏陶中也渐趋平易与随和。苏轼无论是被贬于黄州,还是被贬于海南儋州,其始终以一种淡然的心态而对。这主要来源于他看破官场,在新旧党之间难以相容,在政治倾轧中辗转难行,如他的《满庭芳·蜗角虚名》这首词大致作于被贬黄州之后,词发于议论,包含养人生的哲理,有养对尘世间汲汲于功与名的人的奚落,认为不如品清风皓月,把酒高欢,享受人生的疏狂。这是苏轼在见证官场黑暗之后,对营营苟苟世俗的讽刺,也是对官场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
贬谪于北宋词人来说,是人生的一场修行。其每贬一次,对人生的思考就会更深一层。思想深度达到浑然天成境界的当属苏轼,苏轼在连遭贬谪后还戏作诗高,“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透露养一种安然适应贬谪地生活的达观;另外,从苏轼贬谪后的词作也可窥出苏轼在经历一番贬谪之后,
对生命木质与生活的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的词作流露出人生哲理,思想深度随之加深。苏轼作为豪放词的代高人,也与他天生的性格有关,当然,在经历连番的不如意之后,苏轼也会有埋怨,也会写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傲,更多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与壮阔,但是后期更多的是对生命的体悟。如“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放浪形骸,再有“同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和闲适,一种闲看花开花落的自在,词作中的对生命价值思考的深度水到渠成。
二、苏轼贬谪心境在创作中的体现
4
(一)超然豁达的心境
1.老来事业转荒唐
苏轼生活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北宋盛世。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二十一岁便高中进士,入仕后更得到欧阳修、梅尧臣等前辈的赏识,仕途可谓平步青云。[1]然而好景不长,似乎是他诗中一语成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正当苏轼意气风发,准备做一番大事业之时,他遇上了他一生的宿敌—新政。苏轼出仕之初正值王安石任宰相推行新政。苏轼因与其意见相左,遭到排挤而不得不自请离京。
而后数年苏轼外放各地,远离中枢不得重用。在苏轼时任密州知州时,写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感慨壮志难酬。然而苏轼虽外放离京,他的政敌—新党,却没打算放过他。[2]元丰二年,苏轼经历了他一生最大的挫折—乌台诗案。他被人构陷,押入汴京御史台受审。苏轼在狱中的一百三十三天,备受诟辱。幸得多方拯救,才死里逃生,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本就壮志未酬,却被小人构陷,从两千石的知州贬为从八品的团练副使。[1]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没有击垮苏轼,他很快就从悲愤不平中走了出来,积极的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学会安然处之,将所见所闻创作于诗词之中。刚刚到了黄州,就有了“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动人诗篇,这彰显了苏轼豁达的天性。
苏轼谪居黄州后,俸禄微薄生活困顿,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请得了东坡荒地,亲身参与田园劳作。东坡荒地本是黄州军营驻地,荒废多年,开垦费力且得不偿失。但生活困顿,诗人别无选择,只希望自食其力应对眼前的困境。在辛苦开荒耕作的过程中不忘诗词创作,将开垦、种植、灌溉、种稻、种麦、种树以及田园郊游的经历写成了了著名的《东坡八首》,完成了大才子苏轼到东坡居士的转变。体现了诗人以乐观为坚强,以豁达面对困境,甘苦自适的现实主义精神。
景天祛斑胶囊
2.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诗人与友人出游,忽而风雨交加,友人都深感狼狈不堪,诗人却泰然处
之。并留下一篇发人深省的词作——《定风波》[3]。诗词中多处一语双关,这首诗看似只是诗人与友人出游片段,其实也是苏轼人生的写照。出行遇雨,恰似诗人仕途遭遇贬谪;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明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雨中徐行、竹杖芒鞋胜过车马,表达了诗人贬谪期间寄情田园,乐享无案牍之劳形的清幽生活;春风吹酒醒,斜照又相迎,归去的路上既无风雨也无晴,表明诗人的人生在贬谪与逆境中升华,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过往与未来,宠辱不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