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作为宋词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在宋词中占有极大比重,而苏轼则将咏物诗又推向更高一层境界。很多学者说苏轼是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然而从其咏物诗的写作风格上来看,词人的婉约风更为显著。<全宋词》记录苏轼的词共358 , 其中咏物词30 , 细分为咏月6 , 咏梅5 , 咏荷、琴各3 , 柳、荔支、茶各2 , 咏海案、石榴、花、菊、雁、足各一首①。但是众多咏物词很少能凸显豪放,绝大多数没有脱离脂粉柔情、离愁别恨。
苏轼婉约咏物诗的一大写作特是借物抒情,最经典的代表就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此时创作期间正值苏轼被贬黄州,也因为词中每句都暗含作者贬谪时的落寞孤独。第一句写静景,虽是描写最平常不过的月亮、梧桐,可作者巧妙的将其描述为“缺月”“疏桐”,为一个平淡的夜晚着了冷凄的一笔。一个“挂”字连接月与桐,平添许多寂静之感,与后半句“漏断人初静”构成一幅无比寂静、凄清的夜景。同时,作者笔下的月亮像世人孤独寂寞,似乎理解作者此时的心境,心照不宣,无言相视。虽未直接写心中所想,却着实通过寂静夜景与凄清之月含蓄的抒发心中之感。接下来两句描绘了一个独自徘徊的幽人和一只飘渺无依的大雁,虽为实写,却又将读者带进深层的想象中——这踌躇不已的幽人,这独自飞翔的孤鸿,不正是诗人自己么?无一字写自己却又句句是自己,物我同一,
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人在孤独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人关怀总是在四处寻关怀,但是得到的却是更多的孤独,心中的愁苦、无奈、孤独,只有那只孤鸿读得懂。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孤单徘徊,飞遍每一个枝头却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孤鸿自比,巧妙通过描写孤鸿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②,暗示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悲凉处境和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全词无一字直接提到词人自身,细读下来,词人当时处境与心情却又清晰印在我们脑海里。这正是词人婉约借物言情的妙处,不直接抒发胸臆,却在全文一丝丝将情感刻进我们脑海,读罢全词后,与作者的共鸣远远超过过读一篇直接抒情的诗词。
苏轼婉约咏物词的另一大写作特是拟人手法。如苏轼婉约词经典之作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
论文摘要范文
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杨花与百花同开,应算作花,可杨花的形态轻柔零碎,又不像普通的话开在枝头那样光彩夺目,因此杨花“似花非花”,这正与下半句无人惜从教坠相照应,杨花卑微娇小不容易被关注,也因此花开花败无人在意,更别说怜惜。换个角度去想,作者也正是要表现只有其一人珍惜杨花的开与落。而作者之所以在意杨花的去向,是因为其与杨花一样,寂寞纷飞,无人欣赏。这第一句词实则在暗示作者自身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就像杨花,只能任其坠落,随风而去。含蓄之句,妙不可言。端午节的祝福短信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赋予杨花以人的性情,衔接上文“坠”。写杨花纷飞,像离开家一样,看似无情,可那杨花却又在空中停留婉转,迟迟不肯飞向更远的地方,就像是对“家”有深深不舍之情一样。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无情”与“有思”让杨花如同活生生的一个人,会动会思会愁,个性更加鲜明。“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照应上文“有思”,在描写杨花纷飞飘扬的情状时, 想象成满怀思愁别绪的柔情思妇齐欲伐魏,——在百无聊赖中昏昏欲睡,娇眼 “欲开还闭”。心中却想着身在万里之外的情郎,想在梦中寻爱人,无奈好梦被黄莺惊断。纵观上阕,虽为写景,却叫人难分诗人所写到底是杨花还是思妇。不禁让人感叹作者的拟人功底之深厚,诗词涵义之深邃。
  词的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杨花的归宿,感情彩更加浓厚。“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自身凋零无法避免,可仍旧惜春伤春悲春不愿看到满地落红。细细斟酌,落红难缀更反衬出柳絮的无人惜的遭际,诗人用这种手法进一步写出了对柳絮独的情愫③。接下来重点描述杨花境遇:一场骤雨过后,枝头上的杨花纷纷跌落,这春似乎被雨水分成三份,两份与泥土为伴,一份与流水为邻。好端端的春景被雨水冲刷的只剩下满池绿萍,本是应该充满痛惜伤感,可作者只是轻轻写道“春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其背后的春景凋零之感却被巧妙而含蓄的隐藏了。但是读罢全文,这一句却让人揪心不已——万物盛开,春天过后却不留一份在枝头。这样含蓄的写法,让人无法不身临其境。而 苹组词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最后一韵,是具有归结性的震撼全篇的点睛之笔。那沸沸扬扬,飘忽迷离的柳絮在诗人的眼里竟然点点是离人泪!这一韵照应了上阕思妇”“愁思的描写,比喻新奇脱俗,想象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笔墨酣畅淋漓,蕴意回味无穷,真是妙笔神功!④
这首词采用拟人化手法,写杨花的形、神,而且,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杨花喻为思妇,赋予其情思,达到杨花与思妇达到水融、貌似神合的境界。既咏物也言情。全词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实为婉约词系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 苏轼的婉约词一洗五代绮丽柔靡之风,“以诗为词”, 拓宽了词的题材内容,加进了拟人手法,“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提升了词的境界,使得咏物诗表出全新的风貌。
注释①《苏轼咏物词浅议》江濒(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preciousmemories湖南长沙)
/shangxi_1781.aspx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③④/shangxi_1758.aspx《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赏析》
参考文献
《苏轼咏物词浅议》江濒(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湖南长沙)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个性》尹修贵(四川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内江市641000职业访谈
《试论苏轼咏物词的成就》柯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