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根据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和将要阅读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的有关表述设计本单元教学目标等。
【单元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2. 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学习小说通过物象,“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的方法。
3. 读懂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小说的主题
4.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十大品牌灯具【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2)把握小说叙事和借“物象”抒情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诗词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尝试诗歌写作。
朝鲜冷面汤
(2)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教学(学习)课时数】
安排8个课时,二个环节:
(1)第1-5课时:诗歌
(2)第6-8课时:小说
第一环节:诗歌
二、课堂教学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语激趣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或自编导语,或以诗入情,或介绍背景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青春是美妙的,青春是昂扬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别样的青春年华。现在我们一起品味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进入老一辈革命家的青春岁月吧。(也可从《沁园春•雪》引入)
(二)初读会意
(设计意图: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朗读是最好的读诗方法,所以用朗读来感受诗人生命的节奏。)
要求学生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概括诗歌的上下阕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1. 学生甲朗读全诗。
首先请一位学生读,全班同学倾听评点。
2. 教师范读(诵背读),纠正字音,商讨句读和学生朗读中错读或需要调整的句子。
明确:
(1)字音
沁/泌舸/柯怅/帐
致自己的人生格言小米好还是华为好(2)看/万山红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忆作为领起字,读时要稍微停顿,读出情感。
(3)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
读好情感,理解作者深沉而又昂扬的情感。
3. 概括诗歌的上下阕内容。
明确: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秋景);下阕抒情(抒发革命情怀)。
(三)品读入境
(设计意图:鉴赏品读诗词,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诗歌的意象,聚焦意象,从意象中品味诗人深沉而又昂扬的情感。)
1. 积累知识,掌握方法
(1)意象的概念。“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就是诗人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物象)的组合。
(2)意象的类别。诗歌中的意象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再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万字造句
(3)常见意象的寓意。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羌笛”往往寄寓着别意和乡情;“杨柳”往往表示挽留的情意,送别的不舍,思乡的缠绵;“月亮”是思乡怀人或渲染凄清的气氛;“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4)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其描写的客观物象融合而成的世界。意象与意境有一定的联系,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意象一般与词句相关,而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不少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性急2. 明确要求,学生品读
小组合作,出自己喜欢的几幅画面,说说画面里有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起来的画。
(1)上阕:独立寒秋图:独立(人)、湘江、橘子洲
湘江秋景图: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2)下阕:峥嵘岁月图:百侣、同学少年
中流击水图:浪、飞舟
上阕通过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的描绘,描述了作者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彩绚丽的秋景图。
下阕则通过百侣、同学少年、浪、飞舟等意象的描绘,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