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鳗鱼的做法
关于看清徐背棍的过年作文
“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背棍是一种起源于我的家乡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的民间艺术,由一个身着戏服的壮汉背一铁棍,表演儿童的双腿被绑在铁柄上,壮汉踩着锣鼓点儿扭动身躯,儿童则随着壮汉的舞步在空中舞动水袖。背棍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建党一百周年手抄报
在家乡,元宵节的热闹堪比春节,背棍无一例外是庆祝元宵节的重头戏。元宵节这天,很多村民要赶到镇上,为的就是一睹期盼了一年的背棍的风采。
从我记事起,正月十五一大早吃过元宵,父母就收拾妥当,带上节礼,赶上家里唯一的小毛驴车,召集全家老小踏上赴镇里的小路。父亲的二舅,也就是我的二老舅,是背棍艺人,家在徐沟镇里,离元宵节闹得最热闹的地方只有短短一百米。站在二老舅的房顶上,足不出户就能将所有节目尽收眼底。看到底下摩肩接踵的人,家人们不禁庆幸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每当看到精彩的地方,特别是二老舅出场时,大家都会鼓动双手大声叫好。正是这个缘故,我们给二老舅拜年选择在了元宵节这天,这样还有吃饭的地方。
女医肉努力
听父亲说,二老舅的爷爷就是背铁棍的,二老舅的爹也是背铁棍的,轮到二老舅自然而然地也背起了铁棍。二老舅膀大腰圆,体格健壮,别人背单棍,他表演的是“双人棍”,也就是他要背两个小孩。二老舅的传统节目是《凤仪亭》,铁棍上附太师椅、方天画戟,主要展现貂蝉的高高在上、吕布的洋洋自得和董卓的狼狈不堪。
国画竹子图片有一次我们去得早,一下毛驴车,就奔到准备道具的后院。只见二老舅和背棍的壮汉们腰以上部位都绑着铁棍以及支架,每个要上场的小孩腰间都缠着宽宽的布带,绕腰十几圈。为了在表演的时候能“颠”起来,看着更自然,每个孩子的体重不同,绑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要恰到好处。
听二老舅说,背棍的渊源,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是年,当地旱灾严重,百姓心急如焚,于是县城内“十老社”组织部分人去太谷县的白村龙王庙求神祈雨。不几日天降大雨,百姓大悦,为感谢神灵恩赐,将龙王泥身置一高桌上,并配一对童男童女侍奉,抬着游街庆贺,称之“抬阁”。后来发展成为童男童女扮成王母娘娘、七仙女等神仙,由人抬着,在棍尖上舞蹈。背棍的内容取材于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及现实生活,一个背棍就是一台戏,比如黛玉葬花、天仙配、白蛇传、孔雀公主等等,不说不唱,只以锣鼓、舞蹈传情达意。
“铁棍”的表演,是在长杆后面有高七、八寸,宽五寸的横条小高台,两端竖起两支直径为三公分的铁棍,前面平台上也竖起同样的一支铁棍,棍之间,为演员们打制了一对脚踩的铁耳,上端在齐腰的地方,打制了一个铁腰卡,演出前,用白布将演员从足到腰和支撑他(她)的铁棍紧紧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当在这三支铁棍上绑好三个男女孩子之后(一般是女孩子),导演就根据自己的构思,让演员在铁棍上扮演出许多剧目来。自然,演员中也包含了抬起横杆的十六个男青年的走步与动作。
有的演员,单脚踩一只花瓶,随着铁棍的悠扬起伏,加上木杠弹性的惯力,很快就会使三个女孩子悠悠扬扬地摇摆起来。内行的民间艺人,抬起社子,两三步就要使女孩子们飘动摇摆,让观众满目生情。
抬的铁棍齐名的姊妹艺术就是“背棍”。即一人背后竖一根“铁棍”,举一个演员,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的化装演员就会飘舞起来,沿街表演,招摇过市,形成一年一度的“红火”场面。
家庭投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节目好看又热闹,我们混在人中,随着人走,边走边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