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文章构思和写作方法题型复习
【中考考点】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方法点拨:
答题时先判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分析这种技巧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最后揣摩体会它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或主题所起的作用,即“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在构思和写作方法这一考点涉及到的知识点:
①文章运用的表现方法(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借物喻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正侧结合、讽刺夸张、欲扬先抑、夹叙夹议等);
②结构方式谋篇布局(前后照应、巧设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详略、过渡、卒章显志);
③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④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⑤记叙的线索(人线、物线、事线、情线)
⑥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人物、环境、景物场面、细节、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 
一、文章的构思与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方法 
1、表现手法类——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 
托物言志: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对比:使形象鲜明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杨修的故事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2、记叙的顺序类: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
分。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天堂的眼睛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过渡和照应是在文章中体现事物发展的连贯性的一种结构手段。如果问过渡或照应的作用,
可回答: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表达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5、文章线索类:一线贯穿(一线串珠)、双线并行。
如何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和结构?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结构,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主题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事物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情”为线索。
复方甘草酸苷片副作用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中考真题】
                                     (一)母亲菊花
  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竹尖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
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80个家常小炒
  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A)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
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⑥(B)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 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以后的几天里,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⑦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替我拍张照吧。”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了出去。在秋
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金黄的漩涡。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____________,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⑧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⑨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1.文章以“母亲的菊花”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2.请按照要求,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6分)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华夷汲汲: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B句:
  3.文章第⑦段写道:“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我赶紧按下快门”请根据上下文描写母亲此时的神态。(2分)
  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
4. 文章结尾写道:“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5.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3分)
 
(二)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早恋的危害有哪些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
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