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阅读方法
散文的阅读方法
一、传授阅读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
阅读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
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
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一)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1、能够根据作品的文体特征,抓住阅读的重点。
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倾向。如教学《故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有一个我
2、能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从小
处着手,把握大局、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文章总是表现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这种思想或情感更多的时候是从细微处表现出来的,有时是一个动作,有时是刹那间的心理活动,有时是一个颇为奇特的用词,并且这样的表现恰恰是最真实的,最能贴近文章主旨的。乳轮
3、能够把握文章的总体情况,培养学生“居高临下”把握文章
不浪漫罪名王杰的能力。
文章的产生必然无法超越作者的思想、人生观等诸多因素,尽管它可以超越历史,但也总要受到时代的影响。因此,把握文本,必
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和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
训练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教师首先要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2、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参考资料,为深入研究文
章提供借鉴。
3、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当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时,教师可设疑,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解疑。
略读则是一种运用精读得来的方法,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时,可要求学生多作跳读练习,以增
强他们把握文章精目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习惯。
所谓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有好坏之分,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
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见《吕叔湘论语
文教学》)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
种习惯:
1、有序阅读的习惯。
学习一篇文章,都需经过从阅读到领悟的过程,其中包括感知、理解、鉴赏等环节,环节之间有序排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
映了阅读能力的层次不断提高。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
地培养学生这种有序阅读的习惯。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首
先应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写了什么。教师可布置以下预习题进行引导: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还刻画了哪些人?
(2)故事情节怎样?
(3)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语句或
段落,体会它们对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这样有计划、有重
点地布置预习题,能让学生熟悉、感知教材。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他乡吉他谱要求学生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想当然,也不依赖别人。
3、积极发问的习惯。
从心理学观点看,“问题即思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因而是否善于就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水
平的重要标尺之一。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捕捉信息的习惯。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快慢与多少。通常课文前有预习提示,课文后有配套习题,这些都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重要信息,教师在教学时应很好地加
以利用。如果能养成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的习惯,则会大大提高
礼物的英文阅读效率。
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不是本文能够穷尽的。要学会好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需恒心,靠勤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牢固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切实做好学法指导工作,帮助
学生努力实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内化,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质。
三、叙事的阅读。
叙事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
个主题,这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取材
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
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四、写景的阅读。
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
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
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瑜伽呼吸法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五、咏物的阅读。
咏物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六、中考散文技巧指导。
(一)技巧点拨。
1、会理散文的线索:
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析的脉络。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了解作
者的写作思路,注意抓住两条线:
一是明线叙述线索可按场景的转换、观察点的转移、事情的发展等展开;
二是作者的感情线索,这是暗线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或多或少的感情在里面,作者对人态度的变化、对景的喜好程度、对事情的判断,
我们要抓住。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把握住文章的精髓所在。
2、会品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美,它像诗词而凝炼、优美、形象、含蓄;它又像口语而浓淡皆有,自然流畅。我们的品析时,首先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品析的语言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次注意把握好角度,一般从准确性、严密性、句式、修辞、意蕴等角度分析。
3、会抓散文的重点句:
一般要注意散文的三种句:
一是起始句,它往往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紧扣主题,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是过渡句,往往是场面的变换、叙述角度的变化的过渡,抓住它能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是点明主旨句,它常常出现的文章的末尾,抓住它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二)真题解析。
听泥土说话
(1)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
(2)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