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一)
一内容解读
纪德1.感慨发端,总领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有高雅情怀的人总能在品味山川之美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并以此为人生的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期望自己能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2.具体描绘,山川美景。
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以凝练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清流三重景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改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景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透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余晖中,鱼儿
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
了生命的气息。这些句子中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认知。
3.收束全文,流露真情。
文章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将此地山水比作人间天堂,是最大的褒奖和赞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遗憾的是,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这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是在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而作者却能够继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自许之情、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二技法总结
1.结构缜密。请医生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构思十分精巧。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高峰入云……沉鳞竞跃”具体描写山川之美;最后点出“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首尾呼应,使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2.语言凝练。
本文语言极富特,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五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词的运用,使颜、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为主,读来铿锵有力,最后以长句收尾,张弛有度。
三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对景物全方位、立体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心情和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心意,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
1.相关人物
(1)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仕齐,官拜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山林。梁武帝即位后,多次礼聘不出,于是梁武帝常以朝廷大事咨询,时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
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掌朝廷机密文书),故被称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康乐,即谢灵运(385—433),南朝宋山水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是南北朝时期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有《谢康乐集》。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纷纷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和美学价值,吸引了众多读者,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3.文体知识
运营思路“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还可以写私人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也可以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勉励后辈,如诸葛亮的《诫子书》等,形成了别具特的书牍文传统。“书”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怎么设置电脑的亮度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歇.(xiē)颓.(tuí)沉鳞.(lín)能与.其奇者(yù)
2.积累文言词汇。
(1)五交辉
..(交相辉映)
创造力的重要性
(2)四时
..俱备(四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失恋33天台词
(5)沉鳞
..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