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150.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不会褪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 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省,回味悠长。
151.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15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153.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案】
150.    AC   
151.    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152.    巯基乙胺主要有两种情况: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153.    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解析】
150.2020年专科录取查询时间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错误,文章“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强调人的成长道路在变且不好预测,唯一不变的是“思想”,选项与文章的观点正好相反;仓储业D项,“‘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错误,因为这句话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表达“乡土情结”的典型用语;E项,“生动具体”错误,最后一段升华主旨,以概括性的语言作全文的结语,不是什么“生动具体”。故选AC。
151.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内容,要求概括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答题关键是到答题区位,然后摘取文中的重点词语作答,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
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概括注意题干的要求“不超过28个字”。
152.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内容,要求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答题关键是到答题区位,然后摘取文中的重点词语作答,此题题干给出是文章的第三段,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万里投荒,去寻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概括答题要点。
氏字组词语153.此题考核赏析文中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的作用和好处,答题时注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此段内容和前文的离家等内容照应,内容上此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注意和文章的主旨联系,重点抓住文中的句子“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分析“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进而分析提升乡土情结的内涵,升华主旨的作用。
时的词语
鬼简笔画
【点睛】
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