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制作灯笼作文
中秋节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葱烧海参正宗做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梦见粪池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
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统计,“十一五"前4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而且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根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治理边污染、边恢复边破环的现象。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重要位置,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对的重大挑战。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绿消费,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能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探索构建污染源防控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着力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
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政策,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产业和贸易等经济手段,改变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现状,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的补偿机制、投入机制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可考虑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税收导向。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制定实施财政政策、开展财政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三农”投入,加大推动自主创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扶持突破关键技术,支持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绿经济,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着力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应在巩固农业、壮大工业的同时,把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应进一步发展高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并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化进程。应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
段秀实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应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应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优质能源比重。应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四是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要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资源节约集约使用技术。要系统认知环境演变规律,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发展相关技术、方法、手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污染环境修复,实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要注重源头治理,切实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有效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
想对你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