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书籍读书⼼得5篇
教育学书籍读书⼼得5篇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教育规律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类教育经验的丰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门学科。本⽂是⼩编整理的教育学书籍读书⼼得,仅供参考。
教育学书籍读书⼼得1:读教育学专著《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当张⽼师⼀再提醒要在考试之前读⼀本教育学专著时,我⼼中就⼀直在嘀咕,“教育学专著—-苦涩难懂的玩意⼉”。然⽽当我从书柜中翻出在地坛书市淘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的⼼不禁兴奋起来。
在⽹上搜索“苏霍姆林斯基”,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是⼀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主张个性和谐发展。他的相信孩⼦、尊重孩⼦,⽤⼼灵去塑造⼼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为了解决中⼩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学教师写了《给教师的建议》⼀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百条建议,每⼀条建议谈到⼀个问题,这中间有⽣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来”⼀段时,让我产⽣了很⼤的共鸣。特别是想想⾃⼰在⼏年后将作为⼀名年轻教师的⾝份⾛上讲台,肯定总会发现时间不够⽤,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仰望时钟,
⼀天时间却⼜过去。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给了我⼀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的友谊。他在书中举了⼀个例⼦:⼀天,⼀位⽼教师上了⼀堂⾮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师。当别⼈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辈⼦,⽽且,对每⼀节课,我都是⽤终⽣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似箭,可⽼天总是最公平
的,它给我们每个⼈都是⼀天24⼩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追着⾃⼰⽽没有主动去做事。
想想⾃⼰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应付作业,在⽹上和杂志上匆匆忙忙的搜索着相关的知识;有时为了写⼀篇论⽂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师时间有效的⽅法之⼀。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是出⾃内⼼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
是“读万卷书,⾏万⾥路”呢俗话说:“活到⽼,学到⽼”,作为新时代的⼤学⽣,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运⽤知识,才能赢得⾃⾝的发展,这是将来做⼀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个真正的⼈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份精
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百本书。”
再反省⾃⼰:我⼜看了多少书呢我⼜认真看过多少本书呢本书中第⼀章节就提到“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童⼼灵中点燃的想成为⼀个好⼈的⽕花的那个⾓落的⼀条蹊径。教师要爱护好这条蹊径和这点⽕花。”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个“因材施教”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到:造成学⽣成绩差异⼤的原因主要来⾃学校⽣活最主要领域-----脑⼒劳动的领域⾥。对⼉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占主要的缘故。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要尽可能地让每⼀位学⽣从课堂、⽼师那获得什么,不管多少,哪怕是很⼩的进步。这也就是现在的中⼩学⾥⼀直提倡的“既备教材⼜备学⽣”。
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须对“材”进⾏细致的了解,诸如性格、脾⽓、家庭背景、学习⽅式、思维特点等加以熟知,从⽽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创造能发挥他们⾃⾝能⼒的学习情境。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使每⼀个⼉童的⼒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个好⼈的⽕花。”
怎样更好的做到这点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多读书,不断地吸取书中的知识,跟书籍结下终⾝的友谊,毕竟很多建议是前
⼈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从事教学⼯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成为我们所具备的知识海洋中的沧海⼀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作中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另外,本书还向⼴⼤教师提出⼀些好建议,如:怎样教给学⽣观察;不能让能⼒和知识失调;关于写教师⽇记的建议;要敢于⿎励学⽣“超⼤纲”;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致……
相信我们每⼀位有志从事教育事业的学⼦读过这本书后,都会和我⼀样从中获得启迪。
教育学书籍读书⼼得2:《教育学⽂集》读书⼼得
《教育学⽂集》是⼀部⽐较⼤型的、相对成套的、专题分卷的教育学资料丛书,全丛书⼀共26卷,我读的是李涵⽣、马⽴平编著的第⼗⼆卷《教师》。作为⼀名师范⽣,我本应该多读⼀些教育学的书籍,读完《教师》这⼀⽂集,我觉得受益匪浅,原本空荡荡的脑⽠⼦觉得⼀下充盈起来。以下是我读完这⼀⽂集的对教师⽅⾯的见解,有些部分是借鉴了该⽂集的观点,很多是我⾃⼰的浅陋见解,不⾜之处,请⽼师指正。
教育是物质⽂明和精神⽂明的基础,学校是精神⽂明的⼀个重要阵地,教师则是精神⽂明建设中的⼀⽀主⼒军。教育学⽂集丛书分门别类从以下六个⾓度去阐述教师:教师的作⽤和地位、教师的⼯作的特点和应具备的条件、教师⼼理、教师评价、教师
的培养和提⾼,以及班主任。
⼀、教师的作⽤和地位
教师是⼀个古⽼的职业,⾃从有学校就有教师。只要学校存在,只要⼈类社会存在,教师的职业也会永远存在下去。古往今来,不少伟⼤的思想家——孔⼦、苏格拉底、亚⾥⼠多德,卓越地认识到教师对⼈类社会的贡献,并且实践了教师的⼯作;⽑泽东、鲁迅、陶知⾏、俄罗斯民主主义⾰命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多是以教师开始⾃⼰的事业活动,或以教师作为⼀⽣中重要的事业之⼀。教师的作业本卷有许椿⽣、加拿⼤珀⾦、喻⽴森
等五个⼈的观点。这五个的观点都是很相似的,但是我个⼈觉得喻⽴森《论教师的作⽤》再描述教师的作⽤上来说是最完善的。⼤概内容如下:
第⼀、教师是传授⽂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
其⼀、告诉我们教师在传授⽂化科学知识⽅⾯的具有艺术家的作⽤,车⽂博曾将《教学原则浅说》⼀书中说过:“教育⼈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者是艺术⼤师中的“能⼯巧匠”。其⼆、教师的艺术家作⽤也是教学规律的直接反映,很浅显地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施教过程,实质上就是⼀个连续不断地对教学材料进⾏艺术加⼯的过程,对教学情境给予技术处理的艺术化过程。其三、教学在传授⽂化科学知识⽅⾯的艺术作⽤,还是学⽣的学习规律的折射反映。我们的教师⾮但要成为传授⽂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同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法,教会怎么的艺术家。
第⼆、教师是年轻⼀代理智资源的开拓者
教师对年轻⼀代的理智资源的开拓作⽤,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青少年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开拓年轻⼀代的理智资源,还是学校教育的中⼼任务之⼀,是教师的⼯作的天职所在。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和造就智能⾼超、才华横溢、富于应变、勇于创新的⼀代新⼈,⾸先我们的教师就必须承担起开拓青少年学⽣的理智资源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和教学⼯作,启迪青少年学⽣的⼼智,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三、教师是塑造未来⼀代灵魂的⼯程师
其⼀、我国现时代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明的策源地,⽽教师是发挥教育⽬的的忠实实现者。教育的⽬的是培养德才兼备、⾝⼼两键的和谐新⼈,这就注定了我们的教师塑造未来⼀代灵魂的⼯程师。其⼆、教师的⼯程师作⽤⼜是青少年学⽣品德形成的规律的具体体现;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师是塑造学⽣性格、沟通学⽣⼼灵的“思想搬运夫”。其三、教师的⼯程师的作⽤,还是教师职业的固有特点的体现是教师体的⼈格⼒量的标志所在。
第四、教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明建设的⽣⼒军
当前我们的教师之所以能够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墨那个建设的⽣⼒军作⽤,也因为他们富有⽣机、朝⽓蓬勃、蕴藏着极⼤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丰富的知识-理智资源、我国教师队伍中有⼀⼤半经过长时间专门训练的专业⼈才。教师的⽣⼒军作⽤,更加普遍地体现在从事学校教育⼯作、培养现代化建设
⼈才⽅⾯。此外,教师的⽣⼒军作⽤还表现为对整个社会精神⽂明的推动和促进⽅⾯。
⼆、教师的⼯作特点和应具备的条件
教师的⼯作特点:教师有许多的时间是跟青少年相处在⼀起的,⽽且是以⼀对多的形式多常见(⼀个⽼师对付⼏⼗个甚⾄⼏百个学⽣)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效果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学⽣的⾝⼼状况。教师这个岗位⼯资不会很⾼,⼯作时间具有固定性和假期性这个是由学⽣的⾃⾝特点决定的。
表示声音的词语aabb教师的应具备的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即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全⾯渊博德知识、良好的记忆⼒、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丰富⽣动的语⾔讲解能⼒、较强的语⾔沟通能⼒和博⼤胸襟具备宽容和耐⼼的品格。教师很重要的⼀点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学⽣观”,做到以⽣为本,学⾼为师、德⾼为范。
本卷李绍彬《陶⾏知教师思想浅论》⼀中指出:教师的必须要肩负着社会重任,教师要有献⾝精神,教师要有民主精神、教师要敢于创造、勇于开辟,教师要锐意进取、不断学习,教书要以⾝作则,为⼈师表。
教育⾰新家马卡连柯根据⾃⼰的教育实践的切⾝体会,对⼴⼤教师提出以下五点的要求:1、教师必须具有明确的政治⽬的,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2、教师必须具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度的⽂
化⽔平。3、教师必须具有崇⾼的道德品质,具有⾼尚的⽂明⾏为修养,并能处处以⾝作则。4、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认真的研究和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以便能正确⽽有效地进⾏教育⼯作。5、教师必须热爱⼉童,了解⼉童,热爱教育事业。
教育学书籍读书⼼得3
看到这本书,我⽴即想到的就是师范的考试,再次翻着这本书,读着熟悉的名词,却感觉没有当年的激情,也许是没有了考试的动⼒,也许是当了⼗⼏年的教师,这些理论的战术已经在课堂实践的战场上⽤不上了。于是,我毫⽆兴趣地翻着,想⼀⾃⼰⽐较有兴趣的章节,跟⾃⼰教学实际最接近的教学过程来看看,最后决定翻到“教学过程”这⼀块看看。对于⽼书新读,没有抱多⼤的希望,原以为这些东西太熟悉了,教育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原则,哪⼀条不是当年滚⽠烂熟背过的,就连孔⼦的“因材施教”,卢梭的⾃然教育,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也都再熟悉不过了……经过三年的师范学习,加上三年的专科
与三年的本科巩固,⾃以为,⾃⼰对教育学的理论已经⽿熟能详了。但是,意外的是,我在书上看到了我从没见到,从没听过的教学新词、崭新的教学理论:
“产婆术”:即在教学中,并不把真知直接教学教学学⽣,⽽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陷⼊⽭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经过⾃⼰的思考去获得真知,即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这种“产婆术”教学,分两个
阶段:第⼀阶段:诘问,第⼆阶段:助产。虽然这样的名词我们(⾄少是我)没听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值得借鉴的。教学中,同通过教师的引导、师⽣之间的质疑、互动,引领学⽣深⼊思考,最后经过⽼师的推波助澜和孩⼦的独⽴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孩⼦的问题意识和独⽴思考的能⼒。
昆体良的教学过程思想:昆体良是古罗马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这种学习过程,注重教学⽅法的研究与改进,对于培养孩⼦的逻辑性、条理性等显著的效果。教学中,偶尔使⽤这样的教学⽅法或穿插使⽤这样的教学⽅法,很有必要。
道尔顿制:这是⼀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系统讲授教材,⽽只为学⽣分别指定⾃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学和独⽴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听了昨天陈校长的讲座,巧的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与昨天陈校长讲的新亮点不谋⽽合,和我们学校的⾃主作业,培养学⽣的⾃学能
⼒也相吻合。虽然⽬前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教学形式,但对我们的教学以及教学中关注学⽣的⾃学能⼒却有着很⼤的影响。
特朗普制:这是⼀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今年以来,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班、⼩班和个⼈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班合在⼀起
鲭鱼王上课,由出类拔萃的⽼师担任;⼩班研究,每个⼩班20⼈左右,由教师或优秀⽣领导,研究、讨论⼤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独⽴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选。
还有“克伯屈、伯克、华虚朋”等都是我闻所未闻的新词,我想,不管是哪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优缺点,针对如今的课堂,都是有其借鉴意义的。因此,对于这本书,我还需好好研读,全⾯掌握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性质与功能,综合地利⽤,有主有辅地结合,以便更好改进⾃⼰的教学。
教育学书籍读书⼼得4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20xx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的兴趣对于促进学⽣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个"绪论"。
绪论⾥,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的与作⽤等问题。第⼀编的标题是"教育的⼀般⽬的",共分两章,第⼀章为"⼉童的管理",第⼆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般⽬的问题。
第⼆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性",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多⽅⾯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系列教学论问题。这⼀部份是借壳上市案例
《教育学》⼀书的核⼼,也是⽐较有价值的部份。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
⼀、《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的","教育的唯⼀的⼯作与全部⼯作可以总结在这⼀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还把⼉童未来的⽬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的和必要的⽬的。所谓希望达到的⽬的是⼀个⼈有时可以根据⾃由选择⽽给⾃⼰提出的⽬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的。为达到这⼀⽬的,教育就必须发展⼈的多样的,各⽅⾯的感受性,培养⼈的多⽅⾯的兴趣。所谓必要的⽬的就是道德的⽬的,这是⼀个⼈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达到的⽬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童的⼼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
(⼀)性恶论与管理论
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极⼒⿎吹的"性恶论",认为在⼉童天性中处处都会
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他们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不断地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童管理就是许多必要的预防措施之⼀"。他说:"如果不坚强⽽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赫尔巴特将对⼉童的管理作为实施教育⼯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过程可分为三⼤部分:管理,教学,训育。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不进⾏⽂化知识的教学,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就⽆从谈起。在进⾏教学之前,必须⾸先对⼉童进⾏管理,如果不⾸先通过管理将⼉童天⽣的粗野倔强的性格压下去,⽆论是教学还是教育都⽆法进⾏。但是,⼉童管理既不是教学,也不属于教育,旨在为顺利进⾏教学和教育创造前提条件,除此之外别⽆⽬的,"这种管理并⾮要在⼉童⼼灵中达到任何⽬的,⽽仅仅是要创造⼀种秩序"。村居
主要的管理⽅法有:威胁,监督,权威与爱。
(⼆)兴趣说与教学论
兴趣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性"构成了⼉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兴趣的多⽅⾯性"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和必要。由此,赫尔巴特提出了他的范围⼴泛的教学课程论。属于经验兴趣的学科是⾃然科学,物理,化学,地理;属于审美兴趣的学科是⽂学,唱歌,图画,属于同情兴趣的学科是外国语(古典语与现代语)和本国语,属于社会兴趣的是历史,政治,法律,属于宗教兴趣
的学科则为宗教。
赫尔巴特还进⼀步对兴趣的⼼理特性和⼼理过程进⾏了探讨,认为⼈的兴趣是⼀个由"专⼼"和"审思"共同组成⽽⼜相互⽭盾的⼼理活动。"专⼼"与"审思"的⽭盾运动构成了兴趣的四个阶段,即注意,期望,要求,⾏动。赫尔巴特正是依据兴趣的四个阶段提出了其极为著名且⼜影响极为巨⼤⽽深远的"四段教学法"。这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法四个阶段。明了就是向学⽣明确地讲述新的教材;联想就是通过教师和学⽣谈话,使学⽣把新旧观念联合起来;系统就是学⽣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去寻结论,定义和规律;⽅法就是把已学得的知识应⽤于实际,培养学⽣有逻辑地,创造性思维的技能。赫尔巴特所规定的这些阶段,由他的学⽣齐勒修改为预备,提⽰,⽐较,总括,应⽤五段,称五段教学法。
(三)性格观与训⾔论
训⾔论即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直接影响⼉童的⼼灵,⽽且能指导他们的感情,愿望和⾏为,形成他们的性格。道德教育的⽅法应该依靠学⽣已有的美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的长处,到学⽣的善良特征,甚⾄学坏了的学⽣的善良特征。⽤⼀个⽕花燃起另⼀个⽕花。道德教育的⽅法,他认为包括以下⼏种:约束学⽣;限定学⽣;规定明确的⾏为规则;使⼉童⼼灵保持"宁静和明朗";以奖励和谴责去"⿎舞"⼉童的⼼灵;劝告规律的⽣活⽅式,家长要保证⼉童
合理的⽣活秩序,同时,还要帮助学⽣分辨是⾮,抵制社会不良风⽓的侵袭。赫尔巴特所建⽴管理⼉童的制度曾经⼴泛地推⾏着,这种制度的缺点在压抑⼉童的创造性,使他们绝对服从成⼈的权威。
⼆、《教育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向科学的开⼭祖和奠基⽯。
(1) 赫尔巴特试图将⼈的个性与社会性统⼀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起来,从⽽培养既能⽴⾜现实,⼜能⾯向未来的⼈才
(2) 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主义的观点。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些民主的东西:"⼈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童本⼈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种已经进⾏了⼀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个外⾏的教育家如果擅⾃⾏使⽀配权,⽽这种权⼒既不是从⽗母那⼉得来的,⼜不是被学⽣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第⼀,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理学思想中寻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试图将其教学论建抽样>商业计划
⽴在⼼理学基础之上。这是赫尔巴特的⼀个极为重⼤的理论贡献。
第⼆,他在教育史上第⼀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正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第三,"四段教学法"的提出。"四段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四个阶段划分得很清楚,且⽐较细致地考虑到学⽣学习时的⼼理状态,注意到不同教学阶段学⽣的不同兴趣,特别考虑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法。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4)在训育论中,赫尔巴特试图将道德的积极⽅⾯和消极⽅⾯统⼀起来,从⽽使⼈归于"内⼼⾃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赫尔巴特试图将⼈之个性与社会性协调统⼀起来的努⼒。赫尔巴特重视有规律的⽣活在⼉童的道德性格养成中的作⽤,将道德性格的养成⽣活化,重视教育者在形成⼉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影响和作⽤,主张陶冶,反对强制,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三、⼩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主要体现在他这本《教育学》⾥。他所提出的把教育学建设成为⼀门科学的主张,把道德作为教育的最⾼⽬的的见解,多⽅⾯兴趣的理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以及统觉⼼理学理论,等等,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欧美多数国家以及⽇本等亚洲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了⾮常⼴泛和深刻的影响。其实,赫尔巴特的巨⼤的历史功绩主要不在于众⼈加之于他的"近代教育学之⽗"或"科学教育学之⽗","现代教育⼼理学之⽗"等美誉,⽽在于他的教育学说成了西⽅近代教
育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赫尔巴特的影响也同样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他是最早被系统介绍到中国的西⽅教育家,更主要的是他对20世纪初期中国建⽴新式学堂和发展近代师范教育发挥了⽆⼈可及的巨⼤作⽤。
教育学书籍读书⼼得5
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极⼤地加剧了教育情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今天的教师,⾯临着⽐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得
多的教育现实,稍有不慎就会陷⼊到各种教育活动困境之中。⾯对学校教育中学⽣的各类问题,青少年犯罪、道德败坏、⼼理障碍等严重问题,社会对其往往有较多的关注,也能够让教师有⾜够的警醒;由于在升学、就业等⽅⾯的改⾰相对滞后,新课程改⾰的进程也存在阻⼒和困难,尤其在“作业”和“测试”两个⽅⾯,缺乏深⼊的研究和探讨,尚未形成深层次的变⾰,⼤⼤阻碍了新课程改⾰的进程;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的转变和学⽣学习⽅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法的简单的展⽰,它的性质、功能、⽅法已经发⽣了很⼤的变化。这些变化和转变对新阶段的物理教学提出更⾼的要求,也使教师的综合素质⾯临更⾼的挑战。这些问题⾃然也成为今天教师体所共同⾯临的教育困境。
⾸先,学⽣的“问题⾏为”并⾮个别表现,它是⼉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简单地理解,问题⾏为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社会准则与⾏为规范的⾏为,或不能良好适应社会⽣活,从⽽给社会、他⼈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为。《学⽣问题⾏为⼼理道德法制》⼀书选取学⽣常见、典型的问题⾏为5⼤类24种,包括攻击型问题⾏为、对抗型问题⾏
为、财物侵害型问题⾏为、⾃我损型问题⾏为和学习困难型问题⾏为,基本涵盖了学⽣问题⾏为的主要表现。
问题⾏为并不等于问题学⽣,因为问题⾏为关注的是⾏为本⾝,⽽不是对⾏为发⽣者做出的整体评价。正常学⽣也可能在某⼀时刻出现问题⾏为,因此,不能把出现问题⾏为的学⽣称为问题学⽣,只有严重的问题⾏为,且已经泛化、很难改变的学⽣才称之为“问题学⽣”。
学⽣的问题⾏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应对,因为学⽣的正常⾏为和问题⾏为之间,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能够及时加以调适,问题⾏为可能转化为正常⾏为,如果调适不及时,也可能进⼀步导致违法犯罪⾏为或⼼理疾病。转化的关键,还要看外⼒施加影响的时机和⽅式。
通过读书,使我认识到学⽣问题⾏为综合应对策略不应停留在外在的社会规范上,应该是⼼理、道德、法制的结合,同时关注社会道德法制与个体⼼理的综合构建,即在⽅法上注重整体,在理论建设
上强调综合,建⽴学⽣问题⾏为的综合教育策略。具体包括:⑴应对学⽣的问题⾏为,不仅是道德规范的简单传递与校规校纪接受,其本⾝也是⼼灵润泽,⼼灵点化的过程。⑵应对学⽣的问题⾏为,不能简单停留在问题的矫正和预防上,因为这是⼀种消极被动的教育⽅式,应当是积极主动的,以帮助学⽣“追寻⽣命的意义”为理想,以促进学⽣“精神成长”为⽬标。
对中学⽣的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
1、尊重他们:
说话要和蔼可亲,保持平等的⼼态;体现出你是他们的朋友,亲⼈,但不是家长。千万不能唠叨,更不能在众⼈⾯前训斥,忌讳谩骂。
⼀定要给⾜他们的⾯⼦。这⼀点特别重要。这些⼈特别讲义⽓,你尊重他,他会特别感激你,对他⾃⼰的错误会认识深刻,,⽽且马上改正。他们最反对你⾼⾼在上的感觉。
2、⿎励他们:
发现他们的点滴优点,及时表扬、夸奖,给他们⾃信⼼。
3、引导他们:
在他们犯错误时,千万不要在外⼈⾯前直接批评他们,可以在他⼀个⼈的时候,亲切的问候他们后,让他们⾃⼰说出来怎么了,错在哪⾥在那个时候,你再引导他们分析错误的危害,以及改正的办法。他们会终⽣难忘,⽽且你的话会对他们的⼀⽣都将起到重要作⽤。
其次,是新课程教改下教学的作业和测试两个⽅⾯的相关问题。
合理布置和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常教学⼯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教师歪曲了“减负”的本意和实质,致使作业及批改这个环节更趋淡化乃⾄名存实亡。随意布置作业、马马虎虎批改作业的现象,在常规教学中屡见不鲜。因此,引领教师树⽴正确的态度,养成必要的教学技能⾮常重要。
科学命题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命题是教学的⼀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命制出优质的试卷是⼀个教育⼯作者必须掌握的⼀个技能。⾯对我们命题质量不⾼的现实,根本的提⾼⽅法在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的提⾼,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注重理论的厚重,更强调具体教学实施中的可模仿可借鉴的操作⽅法,提⾼教师们的造诣⽔平。
最后,是新课程教改下备课问题的诊断和对策。
在编制⼀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时,⼀定要分布合理,不仅要把本学期课程标准(或教学⼤纲)规定的内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把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尽量充分些;另外,对其他预想不到的⼀些活动,在制定教学进度时要留出机动时间。我们可以从以下⾓度看待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