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秀的组词14《小马过河》
学科
学段
年级
教材
书名: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年1月
更有趣的英文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
语文教学应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2.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小马过河》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这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到答案。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富有变化。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这些都是分角朗读的好材料。
2)学情分析:
对于《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学生并不陌生,虽然文章较长,但是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顺应孩子心理,富有童趣,学生很喜欢。
在第一课时交流信息时,学生能够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大概主张,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由于课文篇幅较长,人物众多,在朗读课文时难度较大。
3)教学设计思路:在朗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注意朗读方法的梳理,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借助提示语、人物语言、标点符号等方法指导学生分角朗读课文,并读出恰当的语气。在梳理角关系时提取关键词语,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小马过河》是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办法。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能根据课文内容说简单的看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小马过河》课后有三道习题:第一题是分角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第二题是用上所给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第三题是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理由。这是本单元重点的语文要素。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2、借助提示语、人物语言、标点符号等方法指导学生分角朗读课文,并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借助提示语、人物语言、标点符号等方法指导学生分角朗读课文,并读出恰当的语气。
4.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回顾旧知学习生字
走进人物感情朗读
小马——老马  小马——老牛松鼠  感悟道理
根据课文做出判断
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一、回顾旧知,学习生字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小马过河》
2、上节课认识了很多字词朋友,同学们还记得它们吗,一起来试试?
马棚    愿意    麦子  磨坊
挡住    为难    突然  吃惊
难为情  试一试  蹚过去    连蹦带跳
【设计意图】:复习生字新词,为讲故事初步做准备。
3、写生字“该和刻”
这里还有两个生字需要我们写。读一读
看:引导观察:观察“该”“刻”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该左窄右宽,刻左宽右窄。两个字有的相同的部分)。
师:你怎么区分这两个字?
出示语境:1、放学了,妈妈说:“你应该先写作业。”(该表示人物之间劝说的话,所以是言字旁)
          2、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刻舟求剑”。(在船舷上刻记号,用刀子刻,所以是利刀旁)
师范写生字“该”指导重点笔画两个撇(第一个撇穿插到言字旁下面,要出尖。第二个撇略段些。),最后一笔点要回笔
描:边说笔顺边描红
写:写一个最漂亮的
比:评一评
练:再写一个
二、走进角,感情朗读
打开书P63,立书,快速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课文中有几个角,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故事。
1、读课文
2、回忆角
文中出现了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这四个角。(提示学生说完整句) 把图片贴在合适的位置
3、梳理关系,感情朗读
第一层:老马——小马
(1)小马和老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学生汇报,老师提取关键词
板书:马棚  愿意  挡住  为难
【设计意图】:梳理人物关系,提取关键词,进一步为讲故事做准备。
(3)他们说了什么话呢?(出示第2自然段)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4)指名读一读,从小马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一:抓提示语连蹦带跳。从他连蹦带跳地说,我体会到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
预设二:抓语言“从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小马长大了,能帮妈妈做事,他很高兴。
问:怎么不能  什么意思(就是能)
对比: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师:看来反问句的作用就是加强语气。更能表达小马高兴的心情
(5)谁能把小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提示语、人物语言,体会到了小马高兴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借助提示语、人物语言指导学生分角朗读课文,并读出恰当的语气。
第二层:小马——老牛、松鼠
(1)小马和老牛、松鼠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2)学生汇报,老师提取关键词
板书:突然  拦住  吃惊
      收住脚步
(3)他们又说了什么话呢?我请两位同学读读小马和老牛的对话。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此时是什么心情。
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4)指名读一读,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马的话:小马不知道能不能蹚过河,所以他向牛伯伯请教。
师:所以小马的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老牛的话:牛伯伯很肯定的告诉告诉小马能蹚过去。
师:是啊,牛伯伯见多识广,语气十分肯定,声音要粗一些。
男女生对读:女生读小马,男生读老牛,我们配合读一读。
(5)过渡:小马听了老牛的话信心十足,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就在这时
一句一句出示:
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师:听了松鼠的话,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它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办呢?
生: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
师:它们说的为什么不一样呢?
生:老牛又高又壮,河水本来就刚没它的小腿。而松鼠又小又矮,河水能把它淹没。
(6)原来是这样啊!同学们都明白其中的原因,可是小马却不知道,他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帮助小马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小马和妈妈的第二次对话。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学生运用提示语、人物语言、标点符号等方法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调语气。并抓住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话不一样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真思考,为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做好铺垫。
4、理解感悟,明白道理
(1)师生配合读第7自然段
(2)此时小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难为情——从哪里能看出小马难为情呢?
空调扇原理预设1:小马开始兴致勃勃地要帮妈妈做事,可是现在却返回了家,没有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他多么不好意思啊。
预设2:遇到困难时,它没有思考,也没有去尝试,就跑回家妈妈了。
预设3:文中用了两个省略号,小马说话时磕磕巴巴,平时我难为情时说话就是磕磕巴巴的。
(3)思考:为什么小马没能过河?(因为小马没有动脑筋,没去试一试)
听了妈妈的话,小马终于明白了: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动脑筋  试一试
于是小马又跑到河边,他毫不犹豫地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学生接读)
5、分角朗读课文
小马过河真是一波三折,让我们分角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并分角朗读课文,再次走进小马过河的故事。
三、根据课文,做出判断
课文学到这,你读懂了吗?
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理由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
不同意,因为老牛高大,河水刚没小腿,很容易蹚过去。对于老马来说,河水很浅。松鼠矮小,而且自己的伙伴刚被淹死,对于松鼠来说河水当然很深。它们没有撒谎,只是没有站在小马的角度去思考。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
      同意,不清楚的事情,就应该多向别人请教。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
      同意,别人的经验是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就像小马一样,河水是深是浅,只有自己尝试了才知道。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说的话不可信。(  )
      不同意,别人说的是对是错,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有很多时候别人说的是对的,就应该听。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尝试。
6、是啊!今天不仅小马懂得了这个道理,同学们也懂得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说说简单的看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说简单看法时,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过渡:同学们明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能够绘声绘的朗读课文了。现在我们要试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1、讲故事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故事要完整,不要丢主要内容。讲故事也不是背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
2、看板书
同学们看板书,刚才我们一起梳理了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根据关键词自己讲一讲。
众志成诚【设计意图】:从课始的复习词语,到梳理角关系时提取的关键词,指导学生分角朗读课文,都是在为最后的讲故事做准备。在讲故事时交给学生方法,降低难度,让学生选择一部分内容讲一讲。
板书设计
                小马  过河                   
动脑筋  试一试                    提示语
                                    人物语言
WEB认证老马          老牛    松鼠              标点符号
马棚  愿意        突然  拦住  吃惊 
挡住  为难            收住脚步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 价 内 容
我会听
认真倾听能听懂。
我会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
我会说
正确判断,并说明理由
我会讲
能讲自己喜欢的一部分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语文课程要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语,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师引领着学生反复朗读,既有理解文本之前的浅层次的朗读,又有感悟朗读的情感再现;既有个人读、指名读又有齐读、范读。每一次的朗读有每一次的用意,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在指导朗读中处处有法,依法学词,依法学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本课的设计中力图体现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课始的复习词语,到梳理角关系时提取的关键词,指导学生分角朗读课文,都是在为最后的讲故事做准备。在讲故事时交给学生方法,降低难度,让学生选择一部分内容讲一讲。一步步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3.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本节课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说说简单的看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说简单看法时,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