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学过程
评论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韩愈《祭十二郎文》与李密《陈情表》一样十分感人,催人泪下。
导入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 ——《祭十二郎文》
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唐代著名文学家。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
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马说》《师说》等。
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
解说:祭文
祭文一般总是赞颂死者的功业或德行,而本文尽脱窠臼,没有一句赞颂的话鞋子设计(只是在文中顺便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二郎的“纯明”),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
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整体感知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描写月亮的好词好句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字音:
闻汝丧(sàng)
及长(zhǎng)
不省(xǐng)
所怙(hù)
兄殁(mò)南方
省(xǐng)坟墓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
汝遽(jù)去
万乘(shèng)之公
相殒(yǔn)其生
窆(biǎn)不临其穴
尚飨(xiǎng)
汴(biàn)州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4-9段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10-12段
解析文章
略
三个永远的家园中同“邪”,三个“也”和三个“乎”和五个“矣”表达了什么?
第五自然段是作者得到侄儿猝死消息的一段,作者连用了三个“邪”,三个“也”和三个“乎”和五个“矣”来抒发感慨,表示不愿意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又不得不相信的矛盾心理。
语气词的作用
第一.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第二.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小结
全文12段环环相扣,以悲痛之情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是前提;接着围绕侄儿的死叙写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强烈的感情震荡,为高潮奠定基础;最后诉说自己的心迹,在恸哭长号中伤痛之情达到高潮。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深入剖析
1、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出相关句子。
(1)少年孤苦:吾少孤 惟兄嫂是依 零丁孤苦 两世一身,形只影单 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玻尿酸的副作用)为了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牙齿动摇
我自今年来,苍苍者与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2、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没有标志性的词语。
明确:本文的抒情段落是2、5、10、11自然段,以“呜呼”作为标志。
3、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以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尝试分析这种抒情特点。
明确:作者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
(1)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出来。少年孤苦,而如今自己的童年伙伴——侄儿也离开人世,着诸多的不幸怎么能够不引发作者的悲痛?于是作者首次抒情。
(2欧式生日蛋糕图片) 回忆自己同侄儿的三会三别之中。
(4)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转入了低沉的叙述。推测侄而死亡的日期等。
(5)作者好象在同死者对话,但是想到侄儿的生、老、病、死、葬料理不到,就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中,悲情再一次喷涌而出。
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情是主题,叙述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
4、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明确: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
5、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明确:
作者写此文不是在赞颂死者,而是在倾吐自己的悲痛心情。
作者紧紧围绕叔侄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的生活琐事来写,充满生活气息,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但是作者又不是在纯粹的叙事,而是在叙事中,侧重书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使得叙事抒情水融。
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
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3、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总结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写作本文时,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的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开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们应该学习韩愈的创新精神和治学态度。
《祭十二郎文》预习提纲
闻汝丧( )
闻汝丧( )
及长( )
不省( )
所怙( )
兄殁( )南方
省( )坟墓
归取其孥( )
丞相薨( )
佐戎( )徐州
汝遽( )去
万乘( )之公
相殒( )其生
窆( )不临其穴
尚飨( )
汴( )州直线的方程
作者介绍
韩愈,字 ,今河南孟县人,世称“ ”;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 。唐代著名文学家其散文与 齐名,并称“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 等。
文章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9):
第三部分(10~12):
思考问题
1.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邪”,三个“也”和三个“乎”和五个“矣”表达了什么?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出相关句子。
3.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没有标志性的词语。
4.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以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尝试分析这种抒情特点。
5.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6.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7.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www.ks5u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