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总目标
单元总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结合自己的体验品味古诗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
  3.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
  4.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总课时数:12
单元教学内容:《与朱思源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题:21 《与朱元思书》
  我爱你留言代码
21 《与朱元思书》(吴均)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具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美点寻踪法 延伸拓展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字词。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miǎo 泠泠(líng
戾天(lì) 鸢飞(yuān 经纶(lún 横柯(kē)
怎么辨别玉的真假  (二)、作者介绍。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
  钞票雨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
  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 2)写了什么?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
    明确:1)吴均2)写,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3)、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三)、探究问题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1、欣赏:放配乐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质疑: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举手提问)
明确: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的读音
    3、朗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流畅感和美感。
二读课文:正确释词并译句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2、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1)独绝:独一无二。
2)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
dnf贝雷斯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
4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
3、质疑:对照注释,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
4、讨论: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课堂讨论解决
明确:以下句子要能够正确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5、译文。
(那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呈现清白,(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四)、总结归纳。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
()、学生齐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主旨
1)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和这个字的?
3)根据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展开。
2)景--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文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
()、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传染病防控手抄报1、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册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山呈现同样的颜。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水皆缥碧,千丈
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反衬山之,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三)、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教师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酸性食物
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1)风烟俱净,天山共。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三、课堂练习: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 ,例如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其中以 ”句最传神。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 ,使文章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 ”可以看出来。
明确: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语言优美、细腻,多用修辞,骈散结合,例句自选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山之高峻。例句自选。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采用总分,使文章开篇点出中心,二、三段承上分写,条理清晰。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表心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鸟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可以看出来。
四、课堂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2、参考课文从”“对富春山水的描写,仿写西湖的
六、板书设计:
21 与朱元思书
一段:总说---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
二段:分说---写水之异
三段:分说---写山之奇
七、教学后记:
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