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目标:
1.  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  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新民主主义论3.  学习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重难点:
学习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
一、导入:
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第六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其中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如《北冥有鱼》。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如《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有“不平则鸣”的呐喊,如《马说》。有对
兰花草民生疾苦的同情,如《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
那这些名篇就什么事说了什么道理,它们的情趣和理趣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在说理的过程中又运用到了哪些技巧呢?我们结合内容来看一看。
二、 梳理内容,学习论事说理技巧
1.《庄子》善用寓言说理。选自《(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通过雄奇的想象,描述了神奇莫测的鲲鹏形象,以及鲲鹏迁徙到南海要“以六月息”的故事,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道理。
2.同样节选自《庄子。秋水》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主要是采用对话的形式,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既机智敏锐,又轻松闲适,读来既令人叹服于二人的辩才,又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诗意。
3.《虽有嘉肴》一文首先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以生活中常见到的事物为喻,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引出论述的观点,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的道理。
4.《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5.《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见解,以良马喻人才,认为人才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7.同样出自杜甫之手的还有《石壕吏》,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夜晚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8.《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纵观本单元的这几篇文章,无论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还是儒家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无论是韩愈“不平则鸣”的呐喊还是杜甫、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都是一种关怀,一种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那作者在论事说理的过程中运用到了哪些技巧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技巧探究、试题链接
(一)在《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这样一个超现实的形象,富有浪漫主义彩。
1.在想象中夸张。
“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2. 在想象中进行对比。 
大连旅游景点
我们没有在一起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试题链接】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答案】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
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②“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案】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告诉我们,“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语言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正是这样雄奇瑰丽的想象,机制巧妙的论辩,体现出了《庄子》文章的汪洋恣肆和浪漫彩。
(三)在论述类文本中,如《礼记》二则中的《虽有嘉肴》和《大道之行也》,
1.它们则多采用对偶和排比来增强感染力。
《虽有嘉肴》前三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均为对偶句式,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这类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能。
《大道之行也》中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的排比对偶句,一贯而下,气势十足,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气势。
2.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同”的特征。   
三年级绘画作品
“是故谋闭……大同”,作者拿现实社会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这些在“大同”社会里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和平、的局面。发膜哪个牌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