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本文的论述思路,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2.赏析关键词,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3.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努力做到有真才实学,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对峙什么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情境导入】
同学们,中国跨栏飞人刘翔已经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可是有哪位同学知道在他成为一名跨栏选手之前是一个什么项目的运动员呢?那么又是谁
发现了他的跨栏天赋并培养了他呢?可以说,如果没有孙海平教练这个伯乐,就
不会有刘翔这匹千里马,也许他还在跳高领域默默无闻呢。可见,伯乐对于千里马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代大散文家韩愈的《马说》,看看他是如何论述两者之间关系的。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秋故事
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有才能的人。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圣明的君王。
(3)归纳:本文用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
二、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朗读第1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3.齐读第1段。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2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
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千里马便无法显示出它的本领。
3.齐读第2段。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3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太阳的简笔画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做动词“策”(用马鞭驱赶)、“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振成语(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3.齐读第3段。
4.品读文章三个段落最后一句的“也”字,看看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后明确:“也”字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第1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流露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也”作结,“也”字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第2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问句“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强烈地表现出来。“也”字凝聚着作者愤慨的情感。第3段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有作者的痛切之感,也有对“食马者”的嘲讽之意。
5.理解文章结构。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作者先从正面提出论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又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串全文的中心。
三、研读课文——归纳思想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本文对你有何启示?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生成目录
2.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四、品读课文——解析写法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境遇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不识人才和埋没人才的现象,则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和“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做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也”;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飞棍是什么五、拓展延伸
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们思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