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说》教 案
夜间行车注意事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四册第27课)
执教人:商城县伏山乡中心学校 吴泽文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阐明的道理。
2、体会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3、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文章的寓意的理解
难点:文章写法的特点
解决办法:通过整体感知作者及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设想、讨论等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动画“伯乐识马”的故事。
2、设想、发言:此马若没有遇着伯乐,其结局会是怎样?
3、师生共同分析得:伯乐对此马有重要作用。
4、导入课文。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1、先让学生谈对韩愈的了解。
2、展示幻灯片。
三、达标教学
1、释题并展示。
2、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凛的成语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3)读后,学生提出难解词句,师生共解。
(4)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a、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最重要?作者是怎样看的?
b、千里马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吗?为什么?
c、执笔者是如何对待千里马的?说明了什么?
3、课文分析:
(1)让学生谈自己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
读第一段,再作者的观点。
作者认为千里马能否展现其才能?结局怎样?
再读第一段,分析: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2)分析第二个问题:
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文章先从什么说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再读第二段并小结本段:喂马不得法,致其美不外现。
并用反向句,将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遣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
(3)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
删除页眉齐读第三段:再回答问题。
思考并讨论:本段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谈谈,结尾一反问,一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小结并齐读第三段。
(3)全文总结: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世有伯乐 喂马不得法→美不外现
然后有千里马 妄言无马→实不识马
名马被埋没 不知马
中心:让学生归纳总结。
写法:引导学生总结:托物寓意,脉络清晰,中心突出。我们说好的 张靓颖
四、扩展理解
根本原因
:1、文中只抨击了食马者的无知行为,但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作者没有从正面阐明,参照课文,你认为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漆画2、学了本文以后,结合实际,谈谈当今社会还有没有人感叹“怎样发表文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呢?
如果你是千里马,你是在等待伯乐的发现,还是去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呢?
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并将它写成一篇短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