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比较鉴赏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首先需要知人论文,即结合两人不同的成长背景来理解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其次,要揣摩字句,展开想像与联想,体味不同的语言形式呈现出的别样的意境美;最后,要注意作品中的用典,把握作品的艺术特“沉郁顿挫”是杜甫自评和诗评家公认的风格“沉郁”是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顿挫”是指其诗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沉郁顿挫”风格的完美体现使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兵车行》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这首诗又是杜甫第一篇堪称“诗史”的重要作品诗意显豁,师生朗读数遍后即可大体理解本教学设计以内容理解和艺术欣赏为重点
1.思考诗中反映的唐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体会诗人对穷兵黩武政策的谴责和抨击,对人民众的深深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以及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公元755年,如烈火烹油一般的唐王朝发生了一场战乱,顿时使得这个大帝国哗啦啦如大厦倾,同时它毁了一个诗人的梦,杜甫经历了这场战乱,也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样的痛苦生活经历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创作,杜甫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我们在初中时就读过他的《石壕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兵车行》
二、初步诵读,感悟诗情
1.(在录音朗诵的背景下讲解)诵读提示――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
重生之山青水秀 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士,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感情,声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平调读,最后两句当用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第二段开头两句是诗意转换处,可以读得平缓些,声音稍稍放低,但“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总纲,须重读
以下直至结尾皆用“行人”口气读,但其中的抒情语字字都融合着诗人的感情,要跟叙事语区别开来本段可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先叙事后抒情叙的是服役时间过长,占去人的大半生,读时当有怨而不伤之意,至“归来头白还戍边”,怨情稍稍加重读后宜作一顿,为下文直抒胸臆作铺垫下文“边庭”二句有怨有愤,为本段高潮点,应当读得掷地有声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极言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用“君不闻”领起,是“行人”问“长者”,也是诗人
诉诸读者,感情十分强烈,有指控之意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这是“行人”为自己也为同伴们申诉委屈,读时声调放低些,寓怨愤于嗟叹之中;读完可作稍长停顿,如乐曲中的半终止,为转换话题作铺垫
第三段前半段写秦兵家庭的困难“长者”二句是承上启下话,当用比较柔和的调子读“敢申恨”者,不是无恨,而是“申”亦无用,有奈何不得之意“且如”四句当一气读出,但速度不宜快,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从何出”稍稍振起,因为“行人”的怨愤在这句话中表现得含蓄而又深刻后半段顺势说到“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简直令人悲痛欲绝,读至“生女”二句当再作低回之势,声调凄楚
最后四句为全诗高潮所在“君不见”一句当突然振起,有指点之意“古来”一句道尽战场的惨景,也集中地表达了“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加以强调,使人能想见此中情景
2.学生自由诵读,再示范读
三、理解读,领会内容
1.学生自读课下注释,能逐句理解诗歌内容
示例: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爹娘呵妻儿呵,都匆匆跑来相送,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拖的拖抱的抱,拦路顿脚放声哭,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壮丁只轻轻说:频繁地点名征兵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到了四十岁,还编入屯田的军营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卫戍边境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你没听说吗?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苹和荆棘虽有健壮的妇女,把握锄犁种地,但是庄稼杂芜阡陌也难辨东西再说关东士兵,素以苦战称第一,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且说像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县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早知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倒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生女孩可以嫁给隔壁邻居,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你没看见吗?就在青海头的那边,自古以来白骨堆成山,没人去料理新鬼含冤烦恼.旧鬼不停地哭泣倘若是阴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2.教师介绍本诗写作背景,进一步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树叶折纸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发动频繁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8226;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好人一生平安歌曲 四、重点解读
1.前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几句?
南洋理工学院 明确:“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句,既揭露了“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可以概括本诗的主旨;而且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显示了诗人的勇气,应视为本诗之警策这两句上应“点行频”,诗歌开头送别的悲痛场面“武皇开边意未已”造成的;这两句下启关于战争带来灾难的一段叙述,正可谓“居要”如果把这一句放在
本诗的开头或结尾都不合适因为诗的开头,描绘出征场面,结尾勾画古战场惨景,二者遥相呼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如果把警策句放在其中任何一处都不适当
2.重点诗句解读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两句主宾分明: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为“宾”;下展望未来
句是哀叹之辞,为“主”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如何设置电脑自动关机
(3)“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全诗不涉“长者”问语,仅写“役夫”答辞“役夫”答辞包含哪些内容?这样写法有何妙处?
“役夫”十余年的戍边经历(“或从”以下);“山东”苦于战争,经济凋敝的状况(“君不闻”以下);征战者家庭租税(“长者”以下);边庭血战尸骨成堆的惨况(“君不见”以下)
这种不写问语,只写答辞的手法,不仅笔墨经济,也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而且凸现了社会各方面的情况
五、赏读探究
(1)有人说这首诗歌章法严密,请先从形式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示例1:这首诗的结构方式古称“一头两脚体”全诗共三段:第一段(即“头”)共6句(按乐句计算,下同),一韵到底;第二、三段(即“两脚”)各14句,并四次换韵从整体看,节奏整齐而又略有变化;且各段皆自有起结,拆之则三,合则为一
示例2:诗中多运用民歌中的顶真手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这样写来,流转而下,气脉相联,累累如贯珠,朗读起来,铿锵和谐,优美动听
示例3:诗中多处采用回应的手法,细针密线,天衣无缝如“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回应句“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回应句“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回应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回应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样回应,拓宽了诗的广度,增加了诗的厚度从开元至天宝,从边塞到内地,从个体至体,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表现出杜诗的厚重质实的特点
(2)这首诗歌章法严密,再从内容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示例:本诗内容的特点有二:一是前后呼应,例如第一段以“牵衣顿足拦道哭”写战士家属,颇有生离死别之意,下面就用“边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没随百草”来证明“行人”此去决难生还;又如第二段以“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写农村生产凋敝,第三段再说“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二是层层递进,这在“行人”答话里表现极
为鲜明这篇答话由“点行频”三字领出,接着用“十五北防河”“四十西营田”为例加以证明,又以“武皇开边意未已”说明频繁征兵的原因,揭示了事情的本质,使意境加深一层循此继进,先以“君不闻”翻出一层新意,揭露“开边”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土地无人耕种,荆棘遍野;后说本地区人民无以为生而朝廷依旧催索租税,意境又深再顺势说到战争怎样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心理,以半宽慰半哀叹的方式将怨愤之情暂时隐藏起来经过如此层层蓄势,最后更以“君不见”翻出又一层新意,描绘了古战场的阴森景象,将满腔的怨愤一齐宣泄出来,也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
六、思维训练
1.改写诗歌第一段为电视连续剧《杜甫》中的一个场面要求运用电视剧的画面语言,完整、准确地反映诗歌内容
示例:
满天阴霾
轰隆隆驶过的战车声,战马的阵阵嘶鸣声,喧闹混杂不清的人声,愈来愈响尘土飞扬的大
道军旗、战车、队伍一队队军人,全副武装,扛着长,腰插弓箭走来一*官模样的人挥动着长鞭催促队伍行进
一张青年汉子的脸,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几张军人的脸,有的两鬓染霜,有的满脸稚气,个个脸凝重,一言不发地快步跟进
大道两侧,无以计数的百姓人头攒动,张目驰望队伍快速通过人
一衣服褴褛的青年妇女奋力挤出人冲向队伍,拦住了青年汉子的行进,一童子踉跄跄跟上,牵住青年汉子的征衣
队伍中一阵骚动*官模样的人勒马回视,扬鞭猛喝:“不许停留!”
青年汉子摸摸童子的头,推开女子迅速赶上行进的队伍女子瘫软在道旁童子哭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