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改写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改写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品味。
2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改写古诗词
教学难点
品读,理解,构思,重组。
教学方法
品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美不胜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词,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古语虽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但光靠背诵学习古诗词还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就是“改写古诗词”,将学习古诗词与习作练习结合起来,在诗的海洋中,采撷几朵诗歌的浪花加以改写、描摹,细品古诗词,创造优美篇章,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热身活动
先请2-3名学生将自己为喜欢的古诗词选配的歌或画通过PPT进行展示交流分享。
(事先收集优秀作品,选择代表性地进行交流。)
学生点评:他们对诗词的理解以及搭配的音乐、画面很恰当,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制作。
教师点评:同学们的课前准备,为学习古诗词的改写搭好了基石,那么如何更深入的理解古诗词,进行再创作呢?
三、写作指导
1改写
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思想内容,但改变其表现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新的剪裁,新的布局,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2改写的形式
1)内容的改变:《木兰诗》之《木兰还乡》
2)结构的改变:倒叙、顺叙重组。
3)人称的改变:《石壕吏》中第三人称改第一人称。
神机妙算4)文体的改变:诗歌改记叙文等。
十大降糖中药5)语言的改变:文言改现代。
3古诗词改写的三要
1)要把握古诗词的原意
彩虹哥2)要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3)要展开合理丰富想象
4以《天净沙 秋思》改写为例指导如何进行改写(即改写步骤)
例文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学生点评:只是对原文进行了粗略地翻译,未拓展开,缺乏描写。
例文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生不如意有八九,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苦闷,我骑上了那匹与我朝夕相伴的、瘦骨嶙峋的老马,踏上了寄情山水的旅程。
一路游山玩水,也见过不少的灵山秀水,但是我惆怅寂寥的心情并未有多少改变,我眼中见到的都是破败、凄惨的景象。黄昏的时候,我与老马来到了一个垂垂老已的大树下。遥想当年,它是何等的生机勃勃,但是,今天我看不到它身上具有生命的影子,一条粗粗的藤挂在它身上,已经枯萎了,当初,藤条依附着树长得多么迅速,攀援得多么高,树也因为有了藤的缠绕而美丽异常,可是今天当树老去的时候,这藤也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枯了。在这死气沉沉的环境中,唯有黄昏归宿的乌鸦的叫声显出一点生机,但也显得单调难听。
告别老树、枯藤、昏鸦,我骑马继续前行,便来到了一座小桥旁,河中的水哗哗地向前流
去,声音是那样的动听,仿佛在唱一首美妙的歌,看到小桥,听到流水,我心有种淡淡的释然,更何况小桥不远处有户人家呢,在这蒙蒙的黄昏中,正从那户人家冒出袅袅的炊烟,我想这户人家今晚一定是幸福温暖的,他们一家人在一起享受这宁静的夜晚,那是多么温馨啊,但是,温暖、幸福、温馨是他们的,那么,我的又在哪呢?
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寒冷一次次向我袭来,我只能牵着我那匹老马走在古道上,不知要走向何方,西边,一轮如血的红日正在慢慢西坠,半边天空被它浸染的如火般绚丽。看着这美丽的景象,我只能发出感叹:断肠人在天涯,流浪、流浪,流浪到远方。
question 河佑善学生点评:
运用第一人称进行改写,使读者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展开合理的想象,文中的描写生动具体。
教师小结改写步骤:
1)分析意象
要准确理解原诗内容,分析意象,确定记叙要素。改写诗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反复诵读原诗,反复琢磨诗句的含义,想想作者写诗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所写的是何时何事、何人何物、何景何情等,这些其实也就是我们作文中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好,能跳出原诗形式的框架,把原本提供的内容信息熟记于心,这样改写起来才会顺手。
时间:夕阳 地点:天涯 人物:游子 事件:一位肝肠寸断的游子拉着一匹瘦马行走在西风瑟瑟的天涯。
枯萎的藤——衰朽;古老的树——衰弱;昏昏沉沉的乌鸦——打不起精神、不祥的征兆。三个在情调上极其相似的意象重叠在一起,仿佛音乐旋律的重复,又似反复述说,给人深切的凄婉、肃穆、忧愁之感。古道:苍凉寂寥;西风:萧瑟悲凉;瘦马:疲惫无力;断肠人:悲伤欲绝的人。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2)扩展再现
改写不是想当然地瞎编胡扯,不能随意对诗中内容进行删改,更不能脱离原诗内容进行天马行空的自由创作。这里的“改”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改古诗语言为现代语言,使语言更浅白、流畅;二是根据诗意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白,使内容更形象、具体,但不能改变原诗的主题思想。如果改变原文的主题思想,脱离了原诗的内容乱改,写出的文章就会变味,就不符合作文要求,算跑题作文。
3)迁移重组
诗歌的语言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锤炼之后的语言精华,它的诗句和内容之间不可能像叙事文一样连贯完整,所以它往往在语义上不一定是那么连贯,词语之间、诗句之间有时会有很大的跳跃或空白,这些正是需要我们在改写时特别关注,要努力发掘的东西。我们要围绕中心大胆想象。想象的根本是来源于现实,课前的资料与故事的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只要是为表达诗词中心服务的,都是你想象的源泉。改写时,需要将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的组合,重新构思,使之更具体。
无缘无故流鼻血是什么原因4)再造创新
诗歌以凝练跳跃的语言,极短的篇幅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多方面的体会,改写现代文时,就必须将这些精炼的语言进行扩展、充实,把减少的空白补充上来;把省略的过程连接起来,还要注意还原或扩写诗中那个时代、那个地点的各种意象的方位、形状、颜、彩、声音、气味,填补当时环境下各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对原诗进行艺术上的“添枝加叶”,把诗中的人和事写的更加细腻、传神。把诗中的景与物写的更加饱满、生动,在这样的增、扩之下,才会使改写的文章更具特。
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古诗词改写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意境
3)进行想象、创新
4)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更生动
5)对于人物可以适当运用描写方法(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
6)补充背景资料(天气、地理、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
说简单通俗点就是:第一步:读懂古诗,看一看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根据诗句把当时的情景想象成一幅图画,画面上应该有什么? 第三步:根据画面具体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第四步:适当地加入一些情节,再加入环境、语言、表情、动作描写,把你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四、课堂片断写作练笔
谷歌用不了改写: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改写: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例:薄薄的雾笼罩着山间,天空渐渐泛青,发白。守望一夜的月亮似乎也累了,在云中走走停停,小村中的几座茅屋就沐浴着淡淡的月光,静卧在弯弯的小河边。远处隐隐约约地几声鸡鸣,伴着几声狗叫,更衬出这乡村的宁静,在这宁静中,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五、小结
古诗词改写,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只要能恰当的翻译出诗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领略诗词的意境,和谐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关背景材料,就能改写出具体
生动的习作。虽然改写后的习作已不再诗的体裁,却仍然充满诗意,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布置作业:改写25课任一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