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女士的邀请函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奇迹男孩电影教学目标
1.了解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了解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
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发给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
便只顾风雨兼程1.师: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收集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这节课我们便来讲讲孩子们收集的故事。
2.在小组内分享收集到的关于战争的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故事。
新军事革命3.全班请两三名同学代表交流。
4.师:这些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的历史故事。
5.揭示课题: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圆明园的诉说
(一)了解圆明园及其毁灭的真相
1.观看《圆明园的毁灭》视频
2.说说你对圆明园的了解。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3. 外国人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看法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维克多.雨果
(1)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
(2)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
4.师小结:
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战争。
(二)圆明园的延伸
1.观看电影《圆明园》或《圆明园的毁灭》,写观后感。(课后任务)
2.阅读别人写的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纪录片《圆明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野蛮无礼的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他们被圆明园的美景和园中数不胜数的珍宝惊呆了,震惊之后就开始了疲狂的抢劫。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毁掉。他们用大斧把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砸碎,向大烛台开射击,以此取乐。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又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园内有几百人被活活烧死,真是惨不忍睹。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就这样被毁了。
看到这里,我紧握着拳头,感到十分屈辱,更感到责任的重大。“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1)认真阅读这位同学的观后感。
(2)说说你读了以后给了你哪些启发?
3.辩一辩: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1)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认为应该重建的为正方,认为应该保留旧址的为反方。
(2)学生进行辩论。
(3)师小结: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的,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是我国的巨大损失,更是我国的巨大耻辱。俗话说“知耻而后勇”,勿忘国耻才能奋勇前行。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而铭记的最好方式就是保留这段见证。所以,让圆明园的毁灭深入人心,继续警示后人:落后就要挨打!
4.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文物被掠夺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二:甲午风云
(一)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
1.学生自由学习书50页上的内容。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概括马云的经历2.学生交流甲午战争的起因
3.师小结: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1894年,日本海军偷袭中国运兵船只和护航舰,从而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
1. 听民族英雄的故事——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是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他曾说过:“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1894年9月1
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日规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危急时刻,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舰同归于尽。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集中炮火向其射击,致远规不幸中弹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2.思考: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
3.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资料,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1)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老师拓展介绍民族英雄丁当昌的故事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合肥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
迁居巢县汪郎中村。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归顺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光绪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自尽以谢国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