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精品练习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         (体裁)集,共    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        ,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2. 鲁迅在      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而选择无需学费的南京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有“肚子疼”绰号的是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儿时在        得到的乐趣和在        读书乏味生活,表达了                    。               
4.鲁迅在          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并说明了在      医专时          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海关税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提到的故事,可以勉力仿效的是        ”“        ”,并不难的是“        ”,可疑的是“        ”,有性命之虞的是        ”,最反感的是“        ”“        ”。
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父亲让我背          的痛苦,文章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7.鲁迅在《无常》一文中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          。文章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                       
那悲伤的回忆
8.《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          )、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          )以及儿时的私塾老师(正统十四年          )。
9.《父亲的病》回忆了自己与几位“名医”打交道的过程,文中比较了中西医对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态度,提示了所谓                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谬本质。
10.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鲁迅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个朋友就是       
二、 选择 
  1.下列对《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散文集,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朝花夕拾》除《后记》外共收录了十篇文章,前七篇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后三篇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饱含浓烈的抒情气息,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富有诗情画意,不时穿插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2.下列对《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一文,作者写自己弃医从文,主要是因为受到日本同学歧视,从而产生了要拯救国民的精神的志向。
B.《无常》一文中,“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喜爱,这一事实既反映民众愚昧的一面,也因为无常能进行公正的裁判。
C.《阿长与(山海经)》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明明要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样写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琐记》记述了作者最初接触进化论时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鉴略》的情景,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3.下列对《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不满之情。
B.《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
C.《朝花夕拾》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往事”时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
D.《朝花夕拾》里范爱农、长妈妈等形象如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主要在于作者采取“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手法,写出了人物的灵魂。
4.下列各项是对阿长性格特点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    )
    A、本书的写作过程    B、本书的编纂过程
C、本书的修改过程    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
6.在《狗•猫•鼠》里,对猫的讨厌和仇恨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B.它与狮虎同族,却没有狮虎勇敢。
C.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
D.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7.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8.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错误? (  )
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的故事。徐锡麟被害后, “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 
D.《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其实指的是同一种人。
9.下列各项对《朝花夕拾》有关篇目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B.《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白日梦英文C.《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意在批评范爱农古怪的性格
10.下列各项根据提示写出的人物名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衍太太 )
B.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寿镜吾先生 )
C.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藤野先生 )
D.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范爱农 )
三、简答题
1.《朝花夕拾》的主题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将《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
2.请你从《朝花夕拾》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3.《猫·鼠·狗》里叙述了隐鼠的故事,请简述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世界看中国
4.《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 人怎样的实质? 
5.请指出《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五猖会》中的对比写法。
 
四、阅读题
(一)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
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解释“党同伐异”的含义。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尊前拟把归期说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甲】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