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生的一点点思考                 
      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  英语专业128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2012210927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歌曲      项佳慧                   
任课教师  徐建芬                   
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编制
安徒生童话故事丑小鸭
 
关于死生的一点点思考(读陈希米的<让死活下去>\晒青毛茶田维的<花田半亩>\<鲁迅文集>等有感怎么辨别奶粉真假)
 
古人:生死纠结:追求永恒
今人:1.生死观:无
2.生存状态:同学例子
3.死亡意义:外公例子
关键词
博卡萨
生的意义、死的价值、什么是真正的孤独、
  (宋体五号 行距固定值18)
    死, 瞬间事矣,有的人死得重如泰山,有的人死得轻如鸿毛.
人活着,短短一世,怎能满足,于是先人便纷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特别是古代帝王,一旦人到老年,大权在握,金屋藏娇,便感叹年华不再,转头走向炼丹之路,结果也只是徒劳而已,这样的君主前有秦始皇,后有唐太宗.暴戾的如此,开明的,也这样.
有能力的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没能力的便把大半辈子奉献给思想上、行为上、品格上的出众来追求所谓的永恒。于是“立言、立德、立功”的永恒存在的精神胜利法便在先哲圣贤的心中深深地扎了根。的确,他们也着实胜利了,司马迁顶着宫刑的耻辱与剧痛,写下《史记》,这是立言;雷锋一生平淡做人,高调做事,哪有需要,哪就有雷锋风风火火的背影,他的帮助是无私的,你接受了它,他不期待你归还,这是立德;康熙帝东征西讨,南征北伐,奠定今日中华疆土的轮廓,这是立功。他们活着,是为了自己的功勋,更是为了祖国的荣耀,后人的智慧,世人的幸福。毫无疑问,他们是伟大的一代,是不朽的先驱。
在古人身上,我们不难发现,生,是为了死的。纵然,古人当中也有在权力争斗中无辜牺牲的太监,有为表忠贞殉情与丈夫的寡妇,也有百年之后安然合眼的世外老人,但在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当中,他们的生是为了死的.他们活着,是为了一个梦想,或金榜高中,光宗耀祖,或杀敌边疆,报效国家,或埋头书案,留言后世,太多太多不同的梦想,太多太多奋斗在不同人身舞台上的背影,或静,或动,或低头拼搏,或昂首吟唱.而这些不同的小的梦想,又都集结于一个大的梦想,那就是名留史册,永垂不朽.
是的,在古人身上,生,的确是为了死的,他们活着,是为了他们伟大的不朽梦,他们生活,就是不断地编织这个梦想.而这个梦,不需要市井之徒拍手叫好,不需要金钱权贵施舍五斗米,这个梦,不需要骗过任何人,只需要骗过自己就够了,让自己一生就做好这一件事就够了,默默的耕耘,并默默为自己的非凡成就欣喜,难道这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吗?
那么,今人呢?今人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更准确的,我应该这样问,今人有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多数的我们,汲汲于丰盛的晚宴,五颜六的名牌服饰,纠结于房、车、相亲、工作的时候,我们又剩下多少时间来考虑生与死的问题?我们没有想过为什么活,我们甚至不能决定怎么活,有的生来就是继承家族企业的,有的注定就是在世俗生活中碌碌无为一生的。“因为别人拥有,所以我拼命追求”,这句话成了很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么,我想问:我到底是为谁活着?为别人?还是为自己?我们忙忙碌碌一生,竟是为了改变路人甲乙丙对我们的看法??这真可笑!这更可悲!!
曾经相信可以活出千万种姿态,曾经暗暗地鄙视过父母,深信无论如何今后一定会过得更好,曾经相信可以不必在乎路人甲乙丙的眼光,慢慢地,慢慢地,我发现,生活是三分天注定的;慢慢地,慢慢地,我明白,即使过上父母一样的生活,也得让我终日为之打拼,就像他们一样;慢慢地,慢慢地,我了解,其实路人的眼光有时是对你最客观的评价。而这一切,是经过生活的打磨之后,是我暂时对生活最真实的想法。
开学时的一幕突然浮现在眼前。一学,高中同校,早就认识,算是亲密,大学开学,一切陌生,我联系了她,她将我带到琴房,一人一间的琴房,隔音效果不是很好,也算是personal。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大学再次同校相遇,两人甚是亲密,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唠家常之后,她便给我讲起了她在大学的经验和心得。她说:“一定要活的好,活的比任何人都好。在大学里,要多交朋友,绝不可孤孤单单一个人,不能被任何人遗忘,不能被别人看成不存在。”当时她说这话是完全有理由的,在大学寝室,她被孤立,不得不一个人来来往往于偌大的校园,所到之处,所见之人,莫不是陌生至极。于她,一个尚未到20周岁的小姑娘,一个在高中校园中总有朋友相伴左右的她,一个被男孩捧在手心多年的她,自然是忍受不了寂寞的。而我,则刚好相反,喜欢寂寞,追求孤单,这在她们眼中是不允许的,每每独处一处,她们总是秀出kindness,比如邀请我跟她们一起吃饭啦,一起去散一下步啦,在她们眼中,我是孤单的,是不善交际的,是需要陪伴的。而同聚一桌,她们不知道的是,我更沉默,在东家长李家短之前,我总是沉默的,在某某言情小说面前,我也是沉默的,我该说些什么呢,东一句,西翻一段,挤牙膏也不过如此吧。她们不知道,我内心有别的追求,我没说,因为即使我说了她们也不理解,所以懒得说。可是她更没有想到,在这里,有和我一样的人,和我一样对文学、对历史、对时事、对宗教、对哲学感兴趣的人。
田维说:生活是不断的纠结。这是真的。可这能成为我们不触及死亡胡须的理由吗?妈妈不喜欢我买镶有骷髅头的黑包包,室友说我总是喜欢思考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那么拼命地避开死亡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自己的生活而不愿意结束?还是,我们在虚度着每一天,想要一个又一个明天来弥补今天的虚无?
如果“生活是不断的纠结”,那么,死亡,又是什么?是不断的纠结的结束?就像是一块石头掉进湖中,在一阵微波荡漾之后,水面再次恢复平静?还是别的什么?那么,生的意义又在哪里?
那一年,外公去世了,医生诊断,是脑血栓。犹记得,那一年,那一天,阳光明媚,我踩脚踏车,到镇上买了书,高高兴兴回家来。外公,一早做好汤圆,准备过小年,高高兴兴出门去。谁也不会想到,在镇上的一次偶遇,竟成了我们见得最后一面。而他说的最后一句话竟是:“外婆呢?”没有遗言,没有留恋,谁都想不到他会溘然长逝,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看着外公被拔掉氧气管,看着他被穿上寿衣,看着他被推进火葬场,我没有哭,一滴眼泪都没有,倒是7岁的小表妹,哭得稀里哗啦的,人们看了都说“有良心”,暗指我年龄大,却不懂事,后来妈妈也看不下去了,非逼着我哭。有什么可哭的呢?外公死了,什么叫外公死了?他明明静静地躺在床上?外公死了,不用再抽搐在医院病床上了?他解脱了?
外公死了,他明明昨天还坐在柜台后面,和蔼地询问我的近况。他问我,考试了没?什么时候放假?他还悄悄地塞了100块钱给我。外公死了,外公死了,我没有感觉,关于他的记忆还在,他温暖的问候还回想在耳边,他一瘸一拐的背影还在。外公死了,我没有感觉。
外公死了,的确死了,他生的时候是没有这么热闹的,一双儿女都远在他乡,各方亲戚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混沌度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大家的交集是不多的,除却春节、清明这样的好日子,妹们回到老家来,烧烧纸钱,点点高香,顺便和亲戚们聚一聚,其他是再难说不过的啦。可是今天,全都云集于此,该办事的办事,该说话的说话,该吃的吃,该玩的玩,顶着在这里办丧事的美名,可真正办实事的有几个?真正伤心哭过的有几个?生前,外公住在破房子里,死了,却给他造了豪华的坟墓。哼,这多笑。
真正的生死不是这样的,一定不是!!!
之后8年,每年烧清明,各路亲戚来来往往,风风火火感到坟前,又急急忙忙回家去。我呢,不急,我得留下两三天陪陪外婆,我知道,有我在,她会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