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山的诗句]登山的诗句
第一篇登山的诗句:励志的诗句集锦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
我眼中的风景我爱重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经典励志诗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明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经典励志诗句。 ——宋·苏轼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宋·黄升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菩萨蛮·大柏地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cookie是什么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不要人夸颜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元·杨显之
第二篇登山的诗句:《望岳》解释及赏析
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题解: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4、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创造化育, 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 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面包蟹做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山们,一览无遗!
题解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歌颂教师的诗歌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句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远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英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时说“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
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
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评解
这是一首酷似五律的五言古体诗,尽管全诗为五言八句四十字,且中间两联对仗,但句中平仄声调未按规定顺序演排,各句之间也不粘缀,所以历代选本都归入五言古诗。这首诗的结构,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分析得极好: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