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琼楼玉宇、不胜、婵娟等。
(2)了解作者,了解诗词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情,培养读诗的趣味。
2)理解诗意,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培养学生热爱诗词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掌握词义,理解诗义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意蕴,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拓展法等。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徐州云龙
教学过程:
一、 引领情境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的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开个月饼店不成问题,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入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于是有了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仰望夜空中的明月,你或许也曾有过美
好的遐想你所知道的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老师出示咏月名句前杜甫的爱国诗8PPTEnlightenment
二、情趣导入
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许多文人骚客更是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畅饮抒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三、走进苏轼
首先让学生谈谈对苏轼的了解,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谈,既可谈所查的资料,也可以谈自已的感受,最后再由师出示苏轼的资料。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2、教师补充介绍。
(出示PPT)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夜,苏轼当时正被贬为密州太守,苏辙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济南。苏轼兄弟情谊甚笃,自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苏轼中秋畅饮,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首抒怀思亲的词。(出示PPT)
五、介绍“词”的一般常识
    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曲,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据起那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一。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的段落叫做阙,也叫做片。(出示PPT)一首词一般分为两部分,上阙就是一首词的第一段,下阙是该词的第二段。就是一首词的前后两部分,又称上片和下片。
六、赏读诗歌
    刚才我们介绍了本词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下面我们来对全词进行品读,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一步、听配乐诵读(播放朗诵视频),这个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细心品味。
第二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大声地自由朗读,充分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感。自由散读词作,猜测一下当时苏轼的心情。(师做适当的朗读指导: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出示PPT)
第三步、请同学们出自己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字音,老师作补充(PPT展示),请同学们读准读会。
第四步、学生单人配乐朗读,展示朗读技巧。(配《春江花月夜》古筝曲)
七、品味词意
读完了课文,我们就初步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要想读得声情并茂,我们还要学习课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根据课文注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1)解释相关字词,翻译课文,分析课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
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斯拉夫事件——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常州私立学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提问: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3)概括上阕的内容
(4)概括下阕的内容
(5)小组讨论:你认为这首词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愫?作者在这首词中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八、结束语:
播放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体会词的意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九、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望月-思归   (写景) 
下阕:责月-怀人   (抒情)
十、作业
  1、背诵课文,直到会准确默写。
2、请以月亮为内容,写一段景物描写。
目字旁3、课后收集你喜欢的诗词,准备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