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衡南五中 莫小玲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这个单元学习重点是通过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作为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引领读者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诗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绘了一幅月夜的美丽画面,又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情韵悠长而又不乏深刻。
【学生分析】
单词发音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相当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蒂芬尼但对诗歌鉴赏方法并不能系统的掌握。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指导,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及时点拨,引导学生
探究,鼓励学生想象和大胆质疑。
【任务分析】
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春江花月夜》校车英文这篇诗歌中欣赏景、情、理交融的艺术;掌握“明月”、“江水”“落花”三个典型的诗歌意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体验诗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赏析诗歌的景致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掌握写景、抒情、言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设想】
第一步: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第二步: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第三步: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惜时——相思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美吟美诵
(一)导入语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
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其作品今仅存诗两首,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三)文体简介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四)指导诵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欣赏配乐朗读的视频,感受诗歌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3、诵读指导
A、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B、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4、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五)内容简析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身处江天一,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译文: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3、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
1)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第一层,写思妇怀人 。
2)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第二层,写游子想家 。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板书:暖冬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五)读熟
示范朗读、齐读全文、自由朗读
第二课时
美品美评
一、精读赏析英雄花
(一) 欣赏诗的景致美:
思考:看题目,春、江、花、月、夜是五种景物。请想象一下这五种景物可以组成一
幅怎样的图画?用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回答后,师导:这两位同学是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的,让我们读一读诗歌,看看诗人张若虚如何用诗歌的语言描绘这幅美景。
朗读集中写景的句子
赏析意象、品位意境: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啊!请展开你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一下这幅美景。
参考:春江的潮水涌动,江面更加宽阔,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升起。月光照在江潮上,泛起粼粼波光,绵延到千里万里之外,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原野,月光下,花林中的花朵像小冰珠一样闪着银光,晶莹剔透。空中的月光好像天降流霜,人们却感觉不到它的飘飞;月光落在江边的平地上,与白沙融成茫茫一片,不见踪影。
思考:诗人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创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请用几个简洁的词语形容一下。
参考:开阔、清幽、静谧、纯净
师小结:诗人以水月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织就了一幅清幽静谧的春江月照图。
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八句,再次品味诗歌意境。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导:面对这样的美景,诗歌中通常会写到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思乡怀人之类
读读下面六句,看你猜得对吗 不对,那诗人想到了什么?
师导: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个涉及宇宙生成、人类起源的问题。这种对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的探索,古已有之,如汉魏时期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东晋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思考:面对浩瀚江天、皎皎明月,诗人有何领悟?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而且,一个“只“字,写出了江月的单调,人生的多变。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月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人间的悲欢离合。
学生品味诵读。
(三) 感受诗的情感美
思考:读读下面的二十句,看看诗人又想到了什么,诗歌内容又有了什么转换?
师导:学生应能答出女子思念丈夫的内容,可适当引导:女子为何思念丈夫?“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时相望不相闻”“碣石潇湘无限路”这里,我们又看到两个形象跃然纸上:一个是离家独自乘舟漂泊在遥远水上的男子,一个是月下独守闺房的女子,他们水天相隔,音讯难通,因而思念无限。在诗歌中我们可称之为“游子”、“思妇”。茫茫江月使诗人想到了月下的思妇和江上的游子,进而抒写了他们之间的相思离愁。
思考:首先看诗人如何描写月下的思妇。这一部分诗句未见一思字,你怎么体会到思念之情的?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谈谈诗人是如何描写这种相思离愁的?自读赏析。后自由作答。
赏析示例: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月光因云的遮挡而流转不定,人因为思念而坐立不安。恼人的月光偏又照在那弃置不用的妆镜台上。“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不在,着意装扮又有谁来欣赏呢?这月光使思妇心头徒增伤感。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句把“月”拟人化,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怎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化实为虚,生动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这又平添了思妇心头几多愁苦啊。这里巧妙地化用传说,写出了思妇心头久聚难消的离愁。
师小结:诗中处处见月,句句含情。明写月光,暗寓离愁。
思考:读读最后八句,看看诗人怎样写江上游子想家的?
可引导学生联想学过的诗歌王湾《次北固山下》,看有何相似之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朝阳的升起,新的一天开始;写春天的到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写月亮落下,旧的一天即将过去;写春之欲去,美好的时光要逝去了,都是借时间的流逝来写游子思家之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