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诗人又有怎样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聆听歌曲,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师生共同了解作者杜牧。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教师强调重点生字。
二、读古诗,悟诗情
繁星一二八1.学生自读,尝试画出停顿。
2.播放古诗朗诵,教师指导画出诗歌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学生齐读、指名读。
4.小组合作探究诗意,派代表解说诗意。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
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②深入理解“行人”“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一个山一个松③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三、读古诗、感诗韵
1.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
2.伴乐读诗,感受古诗情韵。
3.集体吟唱古诗,升华情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去酒家?他到了吗?之后又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学生:思考回答。
2.简单了解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我们还学过哪些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学生背诵《元日》
五、作业布置:
1.课后搜集一些其他节气的古诗,读一读,自己试着去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配乐吟唱《清明》。
板书设计:
清明 唐 杜牧
雨中赶路欲断魂 酒家远在杏花村
9 古 诗 三 首
第二课时
《清明》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字。
微微一笑很倾城主题曲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清明的习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教学准备】2015 2016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清明
同学们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
2.课件出示,介绍有关清明节的习俗。
3.你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课件出示)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2016季中邀请赛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清明》。
设计意图:
在介绍清明节习俗及由来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习俗文化。
二、初读——悟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尝试理解古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三、精读——悟诗情。
1.齐读古诗,说说当时清明节的天气怎么样。
板书:雨纷纷
2.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板书:欲断魂
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清明本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去祭祖踏青。可在这亲情彩浓郁的日子,作者却独身在外,无处躲雨,心情愁闷,那么诗人会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板书:愁闷
4.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为什么诗人要向牧童问酒家在哪里呢?
(3)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遥”。牧童用手指向了远处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顿时振作起来。
板书:振作
设计意图:
精读古诗,理解重点字义,体会作者由苦闷到振作的心情。
四、三读——诵诗韵。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愁苦急切的心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