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历史绵长渺远,我独自凭吊,不禁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历史绵长渺远,我独自凭吊,不禁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一)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C.由于这首诗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也包含着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的爱国情感。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指古代像燕昭王那样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燕昭王的怀念,对后世明君的仰慕之情。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
这首诗写出了时间的绵长无尽,天地的广阔无限,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和茫然,写出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是直抒胸臆,靠真实的感情力量来打动人。诗人的这种悲哀常常为旧时代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指古代像燕昭王那样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燕昭王的怀念,对后世明君的仰慕之情。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
这首诗写出了时间的绵长无尽,天地的广阔无限,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和茫然,写出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是直抒胸臆,靠真实的感情力量来打动人。诗人的这种悲哀常常为旧时代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二)
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诗写的是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B.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富,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以慷慨激昂的调子,抒发了愤世嫉俗的孤寂之感。
C.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C.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打排球的英文D.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苍茫广阔,内心的无比怅惘。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以及孤独寂寞之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以及孤独寂寞之感。
(三)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前三句粗笔勾勒,以茫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而壮美的背景,来衬托诗人的心境,第四句用饱蘸感情之笔抒发内心的孤寂。
B.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明君的渴盼。
C.“古人”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D.整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苍凉悲壮。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诗人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令人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3.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答:“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意思是悲伤的样子。前句写诗人登楼眺望,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衬托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后句饱蘸感情,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境,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
1. 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绝句,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边塞诗。
B.本诗风格明朗刚健,意境苍茫雄浑,基调苍凉悲壮,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这是它成为千古名诗的重要原因。
劳动者图片C.、“独怆然而泣下”一句,写出了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个人渺小孤寂,悲从中来,凄然流泪,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
D.诗人把自己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感到个人的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孤寂。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才华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慨。“古人”是指古代象燕昭王那样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指的是后世求才的明君。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诗人俯仰古今,表达了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惆怅。
望岳
答: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才华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慨。“古人”是指古代象燕昭王那样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指的是后世求才的明君。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诗人俯仰古今,表达了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惆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长明灯打一字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有多么高大雄伟?泰山横跨齐鲁,青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一明一暗,截然不同。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定要登上泰山顶峰,看山都变得低矮渺小。
( 一 )
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青的峰峦,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初望泰山时的惊叹、仰慕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聚集在一起的神奇力量。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终要”,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阴阳割昏晓”中的“阴”指的是山之北水之南。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的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钟”是聚集、集中的意思,这是用拟人和虚写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用了夸张的手法,实写泰山的巍峨高峻,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明暗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 二 )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句是( A )
A.诗用前六个诗句写所望之景,最后两个诗句写所望之感,距离是自近而远,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登岳。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突出了泰山的高大。
C.“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写出了诗人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
D“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秀丽聚集在这里,泰山是是如此高峻巍峨,在天气晴好、阳光灿烂时,山南山北,仿佛被割断一般,一明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句话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一明一暗,景截然不同。前句中的“钟”是聚集的意思,用拟人手法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后句的“割”字用夸张手法写出泰山南北明暗不同的景象,实写泰山之高峻。这两句话极富神韵,含蓄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 三 )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句是( C )
A.“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哲理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C.本诗热情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表现了早年杜甫的气魄和抱负。颔联和颈联都写了登临泰山后俯视所见。
D.“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低矮渺小,虚写泰山之高。
2.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全诗句句写望岳,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象将来的登岳。诗用前六个诗句写所望之景,最后两个诗句写所望之感。首联写远望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是写细望,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 四 )
1.对本诗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B.“一览众山小”,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想象未来登岳的情景。
意义深刻的电影C.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
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联下句说:“齐鲁到今诗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答:“齐鲁青未了”一句中,“未了”是“未尽”的意思,写在齐鲁两地都能望见绵延横亘的泰山,这是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写出了诗人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
( 五 )
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年末祝福语B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望岳”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意境高远,
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本诗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2.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是“终当”的意思,“凌”是登上的意思,这两句诗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以众山之低矮渺小反衬泰山的高大雄伟,用虚写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和决心,同时抒发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还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