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深圳大学历年分数线1、春节
2、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3、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
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4、清明节零点乐队为什么解散
清明节的习俗有理想职业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这个节日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的节日。
5、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此外端午节还喝菖蒲酒和雄黄酒,挂艾叶,戴五线和香包。
6、七夕节
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
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7、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8、重阳节黑山羊养殖技术
重阳节,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插茱萸。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9、冬至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10、腊八节
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自测题
1、(单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
A. 秦始皇时期
B. 汉武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指纹D. 宋太祖时期
正确答案:B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2、(单选)在与春节有关的诗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指的是( )
A. 星宿
B. 春联
C. 苏州
D. 酒
正确答案:D
“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全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3、(单选)明代江南才子唐寅有诗曰:“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他描绘的是( )时的情形。
A. 除夕
B. 春节
C. 元宵节
D. 中秋节
正确答案:C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出自明代诗人唐伯虎的《元宵》。意为“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诗句取材于农村,通过描写灯月辉映的乡村,反映出元宵节的美好景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