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悲剧的本质属性表现在悲剧冲突中,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因为冲突,所以悲剧是矛盾的产物,矛盾的不可调和使人物与社会、环境、自身之间进行相互冲撞,由此引发对主人公的悲悯和同情。莫泊桑小说《一生》以主人公雅娜为中心,真实再现了19世纪法国女性在情与欲,灵与肉中矛盾苦难的悲剧一生。
关键词:悲剧意识;冲突;一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容积是什么(2014学习没有动力)06-0140-02
一、西方先哲们对生命悲剧的参悟
悲剧,是崇高的诗,它有一种美,一种冷峻壮丽的美。从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到今天,人类的悲剧之舟在历史的长河中整整航行了七夕寄语2500年。悲剧理论已经过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叔本华、尼采、雅斯贝尔斯等历代大师们的阐述。悲剧作为美学
范畴和艺术形态,源于生活的苦难,又高于生活的苦难。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悲剧的源头,他第一次给悲剧下了定义:“悲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模仿,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以净化。”叔本华认为:悲剧是最高的诗艺,也是整个文艺的高峰,悲剧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其主旨,展现意志同其自身的矛盾冲突,同其自身的分裂。他说人生本就是一场悲剧,必定是痛苦和苦难丛生的,人的诞生就是悲剧的诞生,人要幸福就要寄托于来世,这种悲剧观实质是对生存意志的自我放弃。自诩为“第一个悲剧哲学家”的尼采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也论述了悲剧观,他认为悲剧来源于古希腊的日神和酒神精神,但在尼采看来,悲剧绝不是一种像叔本华那种极端的悲观主义者,他把酒神和日神精神视为悲剧的根源,他虽然继承叔本华,但他拒绝采取道德的人生观,而坚持他所谓的“对人生的审美解释人众人教育”人生虽然永远植根在痛苦中,当你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他时,毕竟是有价值的,所以他认为人生之意义与价值唯有从艺术的或审美的观点才能辩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