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吴正宪《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问题情境,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体会其特点。
2.通过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体会统计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在交流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评价和反思能力,能多角度分析问题。
教学重难点: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经历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真实问题,引发思考
1.学生所在的五(1)和五(2)班进行罚点球比赛,五(1)班推荐甲、乙、丙三个人,到底派谁去呢?
2.学生选择,盲目猜测派出参赛人员——甲。
3.引发需求,学生感受不能凭感觉做事,要看球技决定谁去,需要给出一些数据。
从中渔利
4.教师出示事先收集的学生罚点球数据。周一到周五每天练习罚10个点球,数据如下:
甲乙丙第一周罚点球情况记录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2
6
1
4
7
4
5
4
5
5
2
3
4
5
5
二、根据数据分析、思考,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
(一)有数据选择陶行知简介
1.小组讨论,根据数据选择谁。
2.汇报交流,有从总数的角度,有从平均数的角度选择——乙,选择统一,没有分歧。
3.交流后,明确用半成品的统计图记录数据,看看还有问题、困惑提出交流。
(二)用统计图记录数据,分类交流。
1.面对记录三个人数据的困难,交流后学生需要采用不同颜的线,不同形式的线记录。
2.交流学生作品,1、2号作品画成条形统计图,3、4号画成折线统计图。
(1)先看2号作品,观察后学生有疑问“有两个空白条,没办法区分是谁?”结论是没有区分度,需要做不同的标记。
(2)看1号作品,观察比较中交流,1号作品有“标记”。
(3)对比1号和2号作品,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区别。标记的作用在于大家都能读懂作品中的图示。同学修改自己的作品。
(4)看3号作品,选点连线。
(5)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要有“标题”,说明记录的是什么事。横轴、竖轴还需要有单位。
3.小结:折线统计图需要有“标记”,才能正确表示图中信息;需有“标题”,才能说清是什么事;需有“单位”,利于理解数量信息。
三、根据数据再次分析、推理,做出选择
根据平均数、总数,选“乙”之后,学生再次小组交流讨论,到底选谁去罚点球。
(一)根据折线统计图趋势,分析数据,选择罚点球的人不统一了。
选甲的同学,理由是“成绩波动很大,得过最高分”。
选乙的同学,理由是“成绩一直很稳定,平均数很高”。
世界杯名单选丙的同学,理由是“成绩持续上升”。
(二)学生再次和教师要数据,做后续分析。
甲乙丙第二周罚点球情况记录
五高
星期一
星期二
衣服怎么画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3
8
3
10
7
4
慈竹5
6
7
6
6
5
8
7
8
把第一周的统计图延续之后学生继续观察甲、乙、丙三人成绩,再次选择。学生认为三人都可以,依然纠结到底让谁去,根据数据不断分析。
(三)学生考虑到需要对手的数据,才能决定到底让谁去罚点球。
四、回顾总结,感悟数据作用
从拍脑袋盲目做决定发现不行,得调查研究数据有根据才行;数据来了,算了总数、算平均数,有了第一次的决定;特别是折线统计图出现的时候,你看到了三个罚点球的运动员的成绩趋势,有了到二次的决定,你们还有新的想法。数据会说话,会带给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