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艺术歌曲《水调歌头》《大江东去》
作者:林盛建康熙皇帝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9
怎样有效治失眠        《水调歌头》《大江东去》这两首艺术歌曲均取北宋诗人苏轼的著名诗篇为歌词。《水调歌头》取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篇为歌词。宋诗发展到苏轼,才以光怪陆离,自出已意的风格改变了唐风,自立门户,扩大了宋诗的领域,唤来宋诗自己的灵魂。苏轼本人说: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在他的作品中常于不齐之中见其和谐,在均衡与错落之间显出强烈的艺术效果。除了诗,他的词、散文、书法都是自成一派。还懂音律,精于鉴赏,是艺术上的全才。本词是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处处关合人事。上篇是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篇运用圆月衬托了离别。尤其在下篇中融写家庭理财资产配置为写,化景物为情思,一韵一意一意一转,淋漓挥洒,无往不适。人之离合,月之圆缺实在是自古而然。因此,亲人间的欢聚既然不能强求,在此中秋月圆之际,则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足以慰情了。此秋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在词意中渗入了浓厚的哲学意味,是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成功之作,思想蕴涵颇深。
        《水调歌头》由林声翕(1914-1991)谱曲,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萧友梅、黄自教授等前辈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是黄自先生的五大弟子之一。歌曲结构是“A—1—B—C—A动与静(2悟歌词
        “A1段,从开头到第7小节。音乐采用动漫人物排行榜6/4拍,以这种节拍演唱时,可体会到古代诗词的吟咏中时常使用的节奏处理手法,极具中国民族特。歌唱旋律平稳、柔美。刻画在中秋月下独酌时的孤单心情。
        “B,从第8小节到第17小节。酒后奇想的第一步。人乘风而去,又恐高处不胜寒。歌唱的旋律恰似奇想的开始,向上飘去,乐句有了小小的起伏,但中间出现了片刻的犹豫,并未中断,歌声继续向上飘去。这一遐想的动作感借助于钢琴伴奏的流动织体得到一些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