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虚实相生
——初探苏轼文阅读写作手法
文篇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执教年级
九年级
文本解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出自北宋词人苏轼,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经历浮沉变幻,然作者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秉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最终化作一篇篇经典名篇,流传至今。
设计意图
测量学实习报告
教学目标
1. 通过联读、比较,理解虚实结合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解读那些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2. 通过比较、合议,前后勾连,体会写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对诗词的整体把握能力,勾连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虚实品读能力。
3. 通过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进而了解虚实结合背后东方文化“留白”的审美追求。
教学重难点
yellowteacher通过比较、合议,前后勾连,体会古典文言小说开端注重设置细节、陡转、对立和悬念,从而推进情节发展的写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前后情节勾连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精妙用词炼字的品读能力。
前置学习
1. 结合注释、译文,理解诗词大意,能流畅有感情地地朗读。
2. 能够迅速到词中虚实结合的地方,辨析虚实。
教师 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 意图 |
导入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朗诵,大家仔细听,可以跟读,并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划分词的节奏。 | ||
一读 | 整体感知,把握全文 | 1、知人论世:苏轼简介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七年未与兄弟团聚。中秋之际,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冰英语3、中心思想:悲政途,思亲人,弃哀怨,愿团圆。 | |
二读 | 聚焦字词,虚实相生 | 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实景?哪些虚景?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实景和虚景联系起来的? (1)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 (2)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虚写部分是通过平易近民想象,“天上宫阙”寒凉,留恋人间是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徘徊的纠结困惑; | |
三读 | 比较勾连,同中辨异 | 1、比较阅读,出词中虚实部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对过往场景的回忆,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2、小结“虚写”分类 联想的内容、回忆的情镜、设想未来情镜、神仙鬼怪以及梦境 | |
四读 | 无中生有,扩展联想 | 1、你还能从虚写的语句中,想象出什么?假如你是苏轼,你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 2、再读原词句,体会虚实结合的留白艺术美。 | |
五 | 课堂小结 | 联想、想象回味留白处丰富的意蕴。“虚实结合”手法中体现的东方文化审美追求。 1. 惜字如金的历史渊源。 2. 东方文化的审美追求 |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六 | 扩展阅读,从词到诗 | 《夜雨寄北》 文明之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