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借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鉴赏品评名句,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的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情景设置法 提问法 点拨法
课型:授新课
课时形态:标准课时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音乐——《水调歌头》)
一、新课导入: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自古以来,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来感受一下这位大文豪对月的所思所想吧。
另提:展示月亮的别称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杨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辛弃疾)
社区环境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李贺)
二、介绍作品——解读题目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三、走近作者——苏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称道人,世称苏仙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苏黄”。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四、创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五、检查预习——理解生字词(请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
丙辰 :Bǐng chén 影 :yǐng 琼:qióng
眠:mián 婵娟:chán juān
阙:què 胜:shēng 绮:qǐ
舞:wǔ 缺:quē
六、整体朗读课文(配乐朗读)
七、全文翻译(提示学生根据课文注释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 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人民币收藏价值八、课文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奢华房车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母爱的词语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九、诗文赏析
1.为什么一开篇,苏轼就抬头问月,对着月亮思考时空呢?
幼儿拼音拼读明确:用问月摄起全篇,创造时空境界。
2.提问:结合写作背景里苏轼的经历,“宫阙”和“寒”有什么含义?
明确:熙宁二年,王安石拜相推行变法。苏轼因与变法者政见不同,备受排挤、陷害,还差点被治罪。无奈之下,苏轼被迫自求外放,下调到密州。
所以:“宫阙”象征着朝廷;“寒”则象征政治斗争。
3.第二次“问月”中,体现苏轼情感起伏的关键词有哪些?
明确:“欲”表示苏轼想要回到朝廷;而“恐”则表示他担心遭到排挤和诽谤。“欲”和“恐”表明苏轼纠葛在进与退的矛盾之中。
4.苏轼困在了矛盾痛苦当中吗?他“问”出了什么答案?
明确:“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在矛盾中“突围”了,他选择留在地方做官。
5.追问:苏轼最终选择了“人间”,“人间”真的就比“天上”好吗?
明确:密州的生活其实是很艰苦贫困的。但是,苏轼想,在人间,能伴着月影起舞,多洒脱自在!更何况,只要奋发有为,留在地方做官也同样能造福一方。
6.苏轼表面上写的是“天上”“人间”,实际上他还在思考什么?
明确:思考自己的政治仕途。
面对政治斗争,苏轼甘愿选择虽贫困但自由的“人间”,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既暗含着苏轼对政治斗争的嘲讽与不满,又体现了他旷达自适的情怀。这是苏轼的“首次突围”。
7.苏轼在这番“慨问”后,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苏轼透过美好的月,联想到了人生。他转念一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天上人间都是如此,我既然无法改变,又何必苦苦愁怨呢?最终,苏轼由低沉郁闷,转变为自我慰藉,并将兄弟分离的痛苦化作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在低沉郁闷中的再次突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