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 我的思念是圆的〕
【根底知识精讲】
一、生字学习
1.字音
栖〔qī〕栖鸦  阕〔què〕上阕    婵〔chán〕婵娟
xleft琼〔qióng〕琼楼              胜〔shèng〕胜利  绮〔qǐ〕绮户
涯〔yá〕天涯
2.形近字
c盘格式化3.多音字
二、词语积累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栖:鸟停在树上。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欢饮达旦:酒喝得很畅快,一直喝到天亮。
几时:何时。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宫殿。
不胜:承受不了。
转、低: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共:指共赏。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光。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也说天涯地角、海角天涯。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反映民生疾苦,成为中唐府运动的先导。其词用词洗练、简朴,旨意显露,描写具体。在唐代诗人中,王建擅长素描速写。他熟练地运用各种形式,创作了一幅幅上自宫廷禁苑下至井乡村的风情风物画。这些作品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江馆><望夫石><水夫谣>等。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通判,知密州、、。后以做诗“诽谤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詹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HY,但也有HY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3.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还有莪伽、克阿、纳雍、林壁等。人。他出身地主家庭,但自5岁起被寄养在一位贫苦农民“大堰河〞家里,这段经历成为他日后诗歌创作的重要思想源泉。1928年考入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次年赴法留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在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被捕入狱。以在狱中写成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5年出狱。HY战争爆发后,参加中华全国文协。1941年3月赴,任教于鲁艺文学系,主编<诗刊>〔〕。1949年随HY进京,1957年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1959年调往生产建设兵团。1978年重新发表诗作。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协HY、中国笔会中心理事等职。他早期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等诗集,多写劳苦众、民族命运和社会黑暗,呈现悲怆、高昂、亢奋的重彩风格,由于在诗歌创作中强烈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和汹涌澎湃的革命激情,在青年中产生了极大的号召力,并得到“火把诗人〞的称号。50年代发表了一些图解和歌功颂德的作品,因概念化和平面化而显平庸,缺乏生命力,但有些描写域外题材的作品那么得到评论
界的肯定。70年代末复出后,发表了大量诗作,使诗坛震惊,包括<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竞技场>和许多短小篇什,延续了三四十年代的创作风格,并且更为凝练、深沉。1949年以后出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黑鳗><春天><归来的歌><彩的诗><雪莲><域外诗集>等。其中,<归来的歌>和<雪莲>分获全国第一、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另外著有理论集<诗论><艾青谈诗><艾青创作论>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享有广泛声誉。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四、课文简析
十五夜望月
<全唐诗>中,<十五夜望月>题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徐誉滕的歌中庭地白树栖鸦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似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诗人写中庭月,只用“地白〞二
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衬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单独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徊赏月、神驰意
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二级菜单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梦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上阕写月下饮酒。由梦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几时:什么时候。把酒:端起酒杯。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开头四句借梦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剧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抚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乌鸦与狐狸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乘:驾。归去:这里是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造成的楼宇,这是想像中的仙宫。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胜,能承担,经得起。“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他梦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梦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