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是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在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乡村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勇敢地同敌人做斗争并且机智脱险的故事,赞扬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雨来英勇抗敌、机智脱险的故事让读者难以忘怀。在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小英雄雨来是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这个经典的艺术形象极其丰满可信,得益于作家管桦高超的创作水平。本文从小说概况、英雄精神来源、雨来形象塑造三个方面探究《小英雄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塑造。探析作者是如何抒发爱国情感、如何刻画小英雄形象的,为人们阅读与欣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提供鉴赏经验。
一、小说概况梦见白的狗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全集下载(一)作品简介
购物须知>新鲜乌梅小说原名为《雨来没有死》,于1948年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副刊上。1955年,管桦在《雨来没有死》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构思,发表了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1949年初,《小英雄雨来》被选进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现今,被选入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现选入情况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冀教版五年級下册、长春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优秀的儿童小说。儿童小说是根据儿童认知能力与身心特点创作的小说,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由于儿童小说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其主题就需要力求鲜明积极,能够对儿童加以正面、健康的引导和熏陶;内容和情节力求符合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以及对事物的感知水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常常能够引起儿童读者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文学作品的自身价值。在儿童读者进行文学接受与审美的过程中,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其认识、教育、娱乐的作用。优秀的儿童小说,不仅一问世就能引起反响,而且还有强烈的长期效应,多年后,依然可以是后人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良好教材。《小英雄雨来》就是这样一篇不仅有即时效应,也有强烈的长期效应的优秀小说,它不仅书写了一个积极的主题,能够激发儿童强烈的爱国情感,还富有儿童情趣,同时,文学性也很强,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创作目的。
三打白骨精是哪一回手本(二)小说创作背景
《小英雄雨来》创作于1955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其主流文学题材是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在历史题材中,英雄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因此,英雄的典型形象在作家们的笔下不断涌现。一批有担当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就把爱国精神和英雄
气概融入儿童文学作品,一个个“小英雄”的经典形象应运而生。众多“小英雄”艺术形象如《我和小荣》中的小王和小荣、《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等,这些小英雄的英勇故事激动人心,激发了儿童读者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努力的决心。“小英雄”身上体现出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在《小英雄雨来》中,雨来调皮的日常故事和英勇斗争的故事,更是打动了无数的儿童读者,让儿童读者心中充满崇敬之情。
二、英雄精神来源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历史题材的儿童小说,主要是塑造“小英雄”的艺术形象,在《小英雄雨来》中也不例外。实际上,小英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精神有内在关联。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精深的“英雄”精神,主流文化里都有着英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蕴。在儒家文化中,孔子也主张文武兼备,他曾对鲁定公说:“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史记·孔子世家》)可见孔子是主张文武兼备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汉唐时期,“英雄”精神风行。如“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国风·周南·兔罝》)赞扬了武士的英勇气概;再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易水歌》)表现
了荆轲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和英雄气概;又如屈原有诗云,“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九章·涉江》)诗人喜欢的奇特装束之一,就是“带长铗之陆离”,“长铗”为长剑,说明屈原忠心报国,可谓抗志高远;再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表现了勇猛善战、视死如归的无畏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表达了身经百战的壮士的誓言和豪迈气概。重温这些充满爱国激情和英雄气概的诗句,笔者为这样的民族精神感到骄傲。“英雄”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民族精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