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3.感受泰山雄壮、神奇、秀丽的特点,体会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泰山之美,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
    教学流程:
    一、对比导入:
        陈子昂在他人生失意之时登临幽州台,而留下千年绝响,而一代诗圣杜甫落第之际,漫游齐赵之地,也留下了泰山千古绝唱,我们听听青年杜甫在无限风光中唱的一曲青春壮歌——《望岳》。
    二、教学过程
    朗读诗歌: 引产后饮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自己远眺泰山而挥笔写下这首即景抒情诗,大声投入地吟诵。
    (一)知人论世 解读诗歌
    1.诗人简介
    (1)八个关键词:
    杜子美:字,子美。“甫”在中国就是美男子的意思。
    “少陵野老”:自号,杜甫曾居于京兆(长安)杜陵,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
    “杜拾遗”:(杜甫冒险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投奔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
    “杜草堂”: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
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杜甫也被称为“杜草堂”。
    “杜工部”:又因时任节度使好友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古风摄影    “诗圣”: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所以被后世尊为“诗圣”。
    “李杜”:与李白为唐朝诗人中最为璀璨的两颗双子星,合称“李杜”。
    “诗史”:杜甫为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其诗真实地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历史中广阔的社会生活,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代表作 “三吏”、“三别”(《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以及《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等诗作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四大人生阶段
    20-35岁:读书壮游
你温暖了我的岁月
    35-44岁:长安求职
    44-48岁:陷贼为官
    48-59岁:漂泊西南
    2.写作背景:
      杜甫的望岳诗其诗有三首,分别写望泰山、衡山、华山,这三首诗歌也恰好是杜甫在青年、壮年、暮年三个时期心态的真实写照。这一首诗歌写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此诗被后人刻石为碑立于泰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起来感受青年杜甫望岳时,字里行间洋溢着那种蓬蓬勃勃的青春气息。
    (二)细读注释 理解诗意
    1.一二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未了(liǎo):不尽,不断。
    古诗今译: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呢?请看,泰山它那苍翠的山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
    2.三四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张的说法。
    昏晓:黄昏和早晨。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明暗
迥然不同。      古诗今译: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泰山如刀一样把照临的阳光切断,山的南北两面形成明暗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3.五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粽子的最简单包法图片
    荡胸:心胸摇荡。
    曾(céng):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古诗今译: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情激荡;看山鸟回旋归山,使人眼眶欲裂。
    4.七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古诗今译:终要登上泰山顶峰,把周围矮小的山们,一览无遗!
    (三)品读手法  领悟诗艺
    1.一二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夫如何”:提笔先缓,以设问起笔写山,新颖别致;
    (2)“青未了”:自问自答,揣摩后的赞叹作答,夸张地手法写出泰山广阔,惊叹溢于言表。
    2.三四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钟”:拟人手法,大自然多情偏爱地将天地精华集聚于泰山,使之如此神奇秀美,无怪为“五岳之尊”。
    (2)“割”:比喻,山化巨剑,山的南北阴阳两面竟判如晨昏,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五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决眦”: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祖国山河的赞美。
    4.七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众山小”:对比,直抒胸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四)比读词句,激荡诗情
    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改:应当凌绝顶,去览众山小。
    1.同学们比读,分享你的感受和发现。
    2.带着不同的感情和基调去读,感受差别。 熟地黄的作用和功效
    “会当”“一览”:是一份对雄伟壮丽山河不吝的赞美。
    “会当”“一览”:是一份对再苦再难攀登不畏的豪情。
    “会当”“一览”:是一份对山河境界登顶不负的承诺。
    “会当”“一览”:是一份对高昂人生宣而不秘的期许。
    “会当”“一览”:是一份对璀璨未来坚信不疑的自信。
    “会当”“一览”:是一份对取得成功坚定不移的信念。
    “会当”“一览”:是一份对卓越梦想和理想不懈追求。
    (五)赏读诗眼,一字立骨
    在品析了青年杜甫饱满丰盈的内心情感后,我们一起来鉴赏他高超的写诗技艺。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远近结合,虚实相生。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
      一二两句“远望之”:一二句以“齐鲁青未了”的远望之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大。表达了诗人初望泰山时的惊叹! 
      三四两句“近望之势”:三四句山化巨剑割天劈地,以致山南山北判若晨昏,泰山雄峻磅礴,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泰山近望之势,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五六两句“细望之景”:见峰云生不禁胸中亦生层云,沉浸于细细远眺归鸟还巢以致眼眶欲裂,暮降临,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望岳时的心情激荡和眼界的开阔,令人陶醉。
      七八两句“极望之情”:如此雄伟高俊,如此开阔秀美,作者一抒胸中极望之情,满怀雄心壮志、勇攀高峰的豪迈之情。
藕片怎么做好吃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