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沁园春·雪
【作者简介】
,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声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主要著作收入《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书信选集》《农村调查文集》《新闻工作文选》和《诗词选》等。
英语二【背景说明】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文本解读】
历史人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是互文,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如何刻录光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以上4句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前两句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东北民俗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
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以“惜”字总领以下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父母生日祝福语◎“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

【技法归纳】
1.有虚有实,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写作时常用的写作技巧。在《沁园春.雪》中,词人写眼前的雪景,就是“实景";而想象天晴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景象,就是“虚景”。虚实结合,互相映衬,既能烘托气氛,又能抒发诗人情感。
虚实结合既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中考古诗鉴赏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之一。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主要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从表现手法上看,“虚”就是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包括人物的心理、抽象议论、景中之情等。从描写内容上看,“虚”就是指亲历的场景、历史场景、梦中场景和设想的未来场景。
2.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动静结合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动静结合既是写景抒情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也中考古诗鉴赏题常考的知识点之一。《沁园春·雪》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是动静结合,“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以动写静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就是以动写静,“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的典型写法。
3.炼字精准,凝练贴切。
元谋人图片
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一登高望远,又有力地统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想象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广大,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后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唯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
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在下片的议论中,一开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接着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杀,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竟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但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