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精选试题
一、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阅读下面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一年前的2月26日,一位87岁的科学巨星停止了思想,一年之后,苍穹之上的那颗以他的姓名命名的小行星依然并将永远放射光亮。
朱光亚,这个名字承载了一段传奇而神秘的人生,代表了一个充满理想又无比睿智的大脑,也镌刻出一个大写的人,一颗淡泊的心。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1959年由钱三强推荐,宋任穷等人邀请35岁的朱光亚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的研制工作。朱光亚自此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时,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
1946年,22岁的朱光亚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
进入了密执安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在密执安,朱光亚的学习成绩始终全部是A,连续4年获奖学金,并在《物理评论》上相继发表了4篇英语论文。这也是目前公开渠道可查到的朱光亚仅有的4篇学术论文。平日里,他常组织大家围坐在草坪上传阅《华侨日报》,宣读家信,传递国内消息。
1950年3月18日,一篇感情真挚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发表在《留美学生通讯》上。此信一出,仿佛是吹响了回国的集结号,让很多原本天平在摇摆的海外学子受到了感召,选择了新中国。
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阿拉伯数字英文 朱光亚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 1950年2月,他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旅费,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正处在热恋中的女友,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正是此次临行前,他和其他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那封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对朱光亚而言,漂洋过海去学习和追求的梦想,终于有了坚实的土壤。
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朵黄褐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成功爆炸,国之核盾终于铸就。朱光亚一行人还没来得及赶到山头的观测站,转过身来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
据说,朱光亚这辈子喝酒只醉过一次,就在这个晚上。
1966年12月,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距离第一颗爆炸仅仅两年两个月。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研制速度之快,国际上惊叹万分。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惊叹中国在和上获得的巨大而迅速的成功,也对此深感好奇。后来李政道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支了不起的科学家团队。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政道称赞他是制造核盾的“科技众帅之帅”。
回顾往事,朱光亚曾屡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
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80岁的他曾经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
企业运输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26日,有删改)
1.朱光亚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回顾往事,朱光亚曾屡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朱光亚是制造核盾的“科技众帅之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理三次到朱光亚家中看望他,称赞他是“科学家的榜样,也是年轻人的榜样”,他的品质和精神“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从选文看,朱光亚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
2.答案:“屡屡”是很多次的意思,朱光亚把荣誉归于集体,这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甘于平凡的特点。
3.答案:朱光亚担任我国第一颗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在核武器研制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答案:理想远大,淡泊名利,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5.答案:(1)朱光亚组织领导研发“两弹”,对于巩固国防功不可没。
(2)朱光亚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我们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将踏着朱光亚的足迹,行进在科学探索的漫长征途上。
【解析】务实的反义词
1.【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抓住朱光亚的语言描写,分析句意,第⑧段的语句最能表达朱光亚的爱国之情。
答案: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
2.【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先解释词语的含义,再结合语境,联系他不求个人名利的话语,分析其在表达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答案:“屡屡”是很多次的意思,朱光亚把荣誉归于集体,这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甘于平凡的特点。
3瓜蒌皮.【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搜寻题干中关键字眼在文中的位置,即第⑭段,再结合朱光亚在核武器研制这个科学家团队中的地位作答。
答案:朱光亚担任我国第一颗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在核武器研制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理解。通读全文,抓关键词语作答,如“理想”“淡泊”“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时,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等。
答案:理想远大,淡泊名利,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5.答案:(1)朱光亚组织领导研发“两弹”,对于巩固国防功不可没。
(2)朱光亚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我们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将踏着朱光亚的足迹,行进在科学探索的漫长征途上。
二、闻一多先生,那可是一个妙人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8-10题。(6分,每小题2分)
笑红尘歌词闻先生,说的是西南联大的闻一多先生。拍肩
2018年11月,央视推出的五集纪录片《西南联大》后,看完这部大师云集的纪录片,我惊讶地发现,闻一多先生是那么才华横溢,那么富有生活情趣。
西南联大从长沙西迁昆明时,闻先生报名参加了“湘黔滇步行团”,开始了长达三千里的徒步西南之旅。艰苦的长途跋涉,没有磨灭闻先生的情趣。他一边走一边和穆旦谈论诗歌,并在途中抽空写生,手绘了不少风景画。在贵州镇宁的火牛洞裏,他用英文唱起了《桑塔露西亚》:“银的月光下,大海在欢腾……”用歌声来讚美祖国的美景。我后来才知道,闻先生曾在美国专业学过美术,他既是画家、又是诗人、还懂音乐……那时的文人真叫人折服。
在西南联大,闻先生担任中文系教授,他开出了十来门课:诗经、楚辞、唐诗、古代神话、先秦两汉文学……最叫座的课是古代神话,吸引了联大各个院系的学生。汪曾祺为此写过一篇极富画面感的文《闻一多先生上课》:“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口讲指画,有声有,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其实,生活中,闻先生寡言少语,但内心情感充沛。他喜欢竹子。住在北平时,就在屋外种满了竹子。每当读书累了,就去阳台上转一转,看一眼青翠婆娑的竹子。一九四五年,西南联大教授陈岱孙回北平接收清华园,问闻一多有什麼事要代办?闻一多当时只说了一句:“你看看我那屋前的竹子,还在不在?
闻先生曾是一个满怀梦想的文艺青年,当文化救亡的幻想破灭后,他毅然决然投入战鬥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社会教育家李公樸在昆明被人杀。在他的追悼会上,怀着一介书生的热血情怀,闻先生毫无畏惧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然而,就是这次演讲,就在这一天的散会返家途中,闻先生被暗杀於昆明街头。此时,《西南联大》纪录片中的背景
音乐缓缓响起,是一首根据闻一多先生写给夭折女儿的诗作《也许》创作的歌曲─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麼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忧伤的旋律,令我不禁潸然泪下。一代才子兼民主主义战士就这样倒下,令人无限伤感!
1、文章以“闻一多先生,那可是一个妙人”为题有何作用?
2、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