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读王鼎钧
伊斯坦布尔假期胃部刺痛>世界环境问题作者:***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7年第07期
三联书店要推出王鼎钧作品系列了,想起这事,内心就止不住有些激动。我关注鼎公二十年了,阴差阳错,一直未能如愿出版他的作品。这一次,经过相当激烈的版权竞争,鼎公欣然同意将他的回忆录和散文作品版权委托给三联。
编辑中,鼎公曾经两次嘱我作序。作为晚辈,自知才疏学浅,力有不逮,未敢应命,悬疣书前。但对鼎公的书,我一向推崇,想说的其实很多。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肉类图片 大陆读者对鼎公或许并不熟悉。但是王鼎钧这个名字,在台湾却是家喻户晓。这里甚至用得上那句话:“凡有井水处,即见鼎公书。”我一直想不清楚,台湾作家如柏杨、李敖、白先勇、龙应台、陈映真等,大陆读者早已耳熟能详,但为何鼎公却独独被严重忽视?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开始关注台湾文学时,最早希望介绍给大陆读者的,一位是李敖,另一位就是王鼎钧。但鼎公的被忽视,或许与他本人的低调和超拔脱俗的性格有关。鼎公其
人,似乎并不在意他的书多出一本还是少出一本,也不在意读者对他的评价,并不急于为自己做“推销”。
黄河的谚语 鼎公的作品,用他本人的解释,广义上都是散文,狭义上又分两类,即回忆录和随笔类的散文。鼎公的回忆录四部曲,洋洋一百万言,博大而丰富,厚重而深沉。他现已九十高龄,一生经历丰富坎坷,抗日时跟着父亲打过游击,后来做过国民党的宪兵,也当过解放军的俘虏,去台湾后,先在国民党的官方喉舌中国广播公司做编辑,后来又担任过多家报刊的编辑和主编,晚年定居美国。进入晚年以后,他觉得自己阅尽人间沧桑,万语千言郁积心头,不吐不快。然而他写完回忆录前两册《昨天的云》和《怒目少年》之后,忽又搁笔停止写作。为什么?因为他感到自己还没能超越过去长期接受的狭隘的政治观念和党派立场,他不想使自己对于历史和人生的观察和思考带有任何偏见。于是他在静静地等待,等待自己的心灵归于平静,等待自己的灵魂进入超然的境界。所以他说自己是用“等了一辈子的自由”,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回忆中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居乎其上,一览众山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