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教学目标:
1.能出文中关于作者几次流泪的语句,并能说出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流泪的。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在品词析句中,理解作者流泪的原因,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背影》是一篇常年驻守在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老课文,文字质朴,情感动人,可我们十来岁的孩子经历简单,只能读到单纯的父爱。但作为老师有必要引导孩子读到文字背后的深层、复杂的情感。因为在这个世上,爱并不是完美的没有瑕疵。爱是担当,是责任,是无私,是奉献……爱同时也是误解,是等待,是妥协,是包容……
课间播放音乐:黄磊《背影》
一、导入:
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你转身后,转身了以后,那背影在这么多年以后,还能够鲜活的,在我的眼眶中微微颤抖,微微颤抖。
这是黄磊演唱的《背影》的歌词,也是朱自清纪实散文的缩影。作家李广田说:“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走进《背影》,一同感受这真实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二、寻“泪”之句
1、老师首先想问大家:读完这篇文章,你积累了哪些易错的字形、难读的字音?谁上台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学生上台投影)
2、你能否说说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直接在座位上站起来说。
3、请同学们从文中划出关于作者几次流泪的语句,读一读,并说出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流泪的?谁来给大家读读看,说说看。
玩笑的英文参考:
(1)第二段:想起祖母离世,看到家庭每况愈下,“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2)第六段:看到父亲买橘的背影时,“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小学数学课件(3)第六段:依依惜别之际,看到父亲的背影,“我的泪又来了。”
(4) 第七段:分别数年后,收到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过渡:四次流泪,造成了情感上的波澜迭起,也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们也仿佛和朱自清一起又看见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可是,有一个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便是著名作家余光中(照片)。
他说:“《背影》一文久有散文佳作之誉,其实不无瑕疵,其一便是失之伤感。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泪,也未免太多了一点。时至今日,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
谁能提炼出余光中的观点?朱自清的泪流的太多,流的太轻易。
moutain
你们怎么看呢?你们同意余光中的看法吗?(生:不同意)几乎所有人都持反对意见,今天我们就来挑战一下权威作家。
三、理解“泪”之因
1、下面请大家选择文中一处“流泪”,联系前后文,
打乒乓......品词析句,深刻理解作者流泪的原因。从而反驳余光中的观点,这泪流的一点都不多,也不轻易。
昨天前端学习我们是独立完成的,可能不够完善。那接下来约5分钟左右的时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始交流。交流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将一处流泪解读透彻。
注意背景资料的适时出示(朗读穿插其中):
(1)父亲的差事交卸了,一切丧事费用均靠借债和变卖典故;花厅上只剩下几幅清人字画,一张竹帘。往日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早已进了当铺,满院枯枝败叶,一派萧条景象……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要说几个橘子,就是金橘子、银橘子也不稀罕。然而,此时的父亲已是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这一堆朱红的橘子便不同寻常了。(朱国华《朱自清写<;背影>的背景》(ppt)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要说几个橘子,就是金橘子、银橘子也不稀罕。然而,此时的父亲已是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这一堆朱红的橘子便不同寻常了。
爱上你歌词(2)朱自清在《买书》中说:“紫毛大衣是结婚时父亲给做的,紫毛(猫皮),水獭领,是布面子,
qq特别关心怎么看关心我的人
土式样,领子小而毛杂——原因是用了两幅‘马蹄袖’拼凑起来的。父亲给做这件衣服,可是费了点张罗。”
(3)《背影》的背后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的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四、释放“泪”之情
原来,在《背影》的背后,是父子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这是中国传统伦理。掌握着家庭的管理权教育权的父亲和血气方刚的儿子往往生而对峙,天生“敌人”。“父”“子”之间的抗争往往要等到“子”亦成“父”之后才能消解。父亲迂回曲折的表达已是一种求和。而当时朱自清也不再是学生,已为人父,渐历风霜,自然读懂了父亲信中的“低头”,还有那点儿努力在保全但已无法保全的“自尊”。我想,当时拥堵在朱自清心中激发他提笔的,不仅仅有父亲对他的“诸多好处”,更多的还是父亲因为身体、精神、情怀均已极度衰疲而暴露出来的暮年之气和悲凉之感吧。
如果说前文的“泪”是朱自清看到家庭每况愈下的伤感,是看到父亲蹒跚地买橘的感动、愧疚,依依惜别时的悲辛惆怅、恋恋不舍,那么此刻“背影”的再度出现,它包含了更深重更浓烈的感激、自咎与思念的复杂情绪,不啻在作者和我们的心弦上留下重重的一拨,撕心裂魄的訇然一声之后,袅袅余音便久久地久久不绝地萦绕于朱自清心头,也萦绕于我们心头!
如今突然接到了两年不见的父亲的来信,手捧“大去之期不远矣”的家书,想到父亲将逝,他泪如泉涌,在晶莹的泪光中,他又看见了那肥胖的、青木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让我们一起把课文最后一段有感情朗读一下。(配乐)
此时此刻,他想和父亲说的太多太多了。假如请你替朱自清回复父亲的这封来信。你觉得朱自清会在信里说些什么呢?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共回一封信。50字左右。(2~3组展示、评价)
身处乱世的凄惶,家道中落的伤感,母亲离世的悲凉,事业衰颓的辛酸,父子生隙的隐痛,送子远行的牵挂,无涯代沟的尴尬,年事渐高的颓唐,死期将至的惶恐。所有的一切,父亲都背负在羸弱的肩上。当朱自清读懂了这一切,盘桓在父子心间的坚冰,便被融化了。
PPT:其实《背影》这篇文章本就是朱自清写给父亲的道歉信,他希望父亲看到文章,父子和好。1928年的一天,朱自清的弟弟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他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睛,好像猛然射出光彩。朱自清的弟弟说:“父亲在看到《背影》后几年后,便去世了,他是带着满足的微笑去世的。”
驱动朱自清先生写作的,是背后太多复杂的背景,是父子之间多年战争之后露出的一线和平的曙光。有人不理解他,其实是不了解文章真正的写作目的。这四次流泪,因为情到深处,所以流的恰如其分。这泪流呀流呀,透过文字,流淌进了我们的心里。
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请同学们抬头看频幕。(配乐,生齐读,读不到位,可以多次读。)
随着时间的沉淀,一切的隔阂都化为烟云。“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是的,父爱如山,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