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爱国的文章
四条红线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学龄前儿童处于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期,立足幼儿所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蒙,萌发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幼儿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和行动,但在开展过程中多从成人视角出发,脱离幼儿生活经验,存在着灌输式说教多,体验式感知少,应景式活动多,渗透式养成少,传统教育内容多,时新教育内容少,园内教育多,家庭、社会配合少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教育中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做到润物无声,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如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路径体系,使之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优化利用教育资源、尊重幼儿学习规律的需要。
1、淡化认知目标,重视幼儿的活动体验和情感启蒙
爱国主义的概念比较复杂,带有一定抽象性。幼儿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考虑幼儿的年龄
特点,将抽象的概念范畴和逻辑思路还原为具体的承载实体或情境体验,而不能按传统和惯例照本宣科,灌输式说教。
首先要依据幼儿年龄发展特征、学习特点和已有经验、兴趣等制定具体可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这里的目标包括情感、认知、能力的综合目标,而不是停留在窄化了的特定概念的传递、以认知为中心的目标。因此,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要重视儿童的熟悉感、自豪感、归属感等情感层面的萌发。例如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对于团圆的追求,端午节蕴含的对于爱国人物的崇敬感,爱国榜样人物身上的重视集体利益、甘于奉献的精神,还有传统艺术背后蕴藏的匠人精神等等,其实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可挖掘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蕴。因此,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一步挖掘适宜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内涵和目标。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其次要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体验包括心理层面的,也包括现实层面的。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向生活化、游戏化靠拢,增加幼儿的主体性;创设浸润情感韵味的核心价值场域,让幼儿产生真实的认知好奇和情感涌动。例如,在“清明节,祭奠英雄”为切入点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孩子们并不太明白“英雄”的内涵。所以“什么是英雄”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出行攻略
的线索,对此教师不用着急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可以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讨,通过亲子共读,阅读绘本故事。幼儿通过绘本,结合英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班级分享自己对于英雄的初步认识。借着这个契机,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英雄人物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又或是凭着对绘本中人物形象的记忆进行再加工和创造,实质上是对英雄人物印象的再一次加深,在绘画中表现自己心中的英雄的品质和特点,拉近了自己与英雄人物的距离。随后,鼓励孩子们要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表演出来。如果说绘画是将脑海里的形象呈现在纸上,那“故事表演”则是在熟悉情节的基础上尝试去理解人物背后的精神品质,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肢体、表情等多种方式表达、呈现出来,这又是另一种不一样的、更为具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教师跟随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选择,以幼儿真正喜欢的故事作为表演剧本,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熟悉故事、讨论人物的勇敢和善良等品质,这些其实都是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幼儿关于“英雄”的认识和情感联结。通过表演的形式唤起幼儿的身体、意识、情绪、想象等,在体验和虚构的情境中表达想法、呈现行为,这实质上也融通了多方面的发展。活动体验和自主性的发挥充分尊重了幼儿发展的整体性,经验建构的前后关联也有助于发展幼儿横向的认知积累与纵深的情感体验。幼儿能够在操作中、游戏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往往能够调动其情感和认知的投入程
度。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体验需要,才能真正破除灌输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思路,融通认知和情感的双向建构。
天方夜谭的意思2、关注渗透式教育,增强活动的延续性、深入性
交织的意思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价值认同和归属感,而对幼儿来说更多是情感启蒙和浅层的基本知识了解。吸引、感染、润化是大致的整体思路。吸引,就是要有一个有趣的、互动性强的切入点和线索;感染,就是幼儿觉得在活动中有事情可做,或者情境性强,有丰富的体验感;润化,就是教育的生活性、延续性和自然性。
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割裂于一个个独立的活动中,因为一日生活中蕴含着的教育契机,材料、环境中都渗透着教育哲学。但是很多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多是“应景式活动多,渗透式养成少”,他们常常采用关键节点应景或心血来潮恶补的方式,比如单纯借助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契机式”爱国主义教育,忽视了爱国主义养成的长期性、持续性和渗透性。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潜移默化中的观念渗透和情感启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在游戏中去渗透。创设适宜的幼儿园和班级环境,要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例如:在幼儿园整体环境层面,可以利用祖
木樨园服装批发国美景、传统节日节气进行主题装饰,创设传统文化或蕴含中国元素的公共环境;在班级层面,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设计、创设系列主题墙。
另一方面,可以巧用环境熏陶和区域材料展开持续性的、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重要表现。教师可以以区域材料、游戏为载体,增强幼儿的体验感、参与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中材料投放和选择与主题相匹配,呈现出课程的思路和引导方向。比如中国地图、民族娃娃、长城模型、京剧脸谱等实物的投放,都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活动开展前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与同伴交流、分享等对这些物品产生熟悉感。在集体活动开展中,幼儿可以结合区域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体验和印象调动已有经验,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教育活动开展后,幼儿还可以结合课程开展过程中建构的新经验和自己感兴趣的点,继续回到区域中进一步观察、操作和体验,这恰能够满足其需要,调动、运用和表达已有经验和个人创作想法。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隐性的、渗透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能更好地增加了幼儿体验的机会和经验的累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