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门古栈道
【⼩编说】李⽩,从没有⾛过蜀道(特指从关中,经汉中⼊蜀),说这话,你肯定惊掉⼤⽛!这怎么可能?但⼩编遍览李⽩年谱,也没发现他有过⾛蜀道的可能性。⽽且其实他⾃⼰也亲⼝承认过这个事⼉,所以事实如此,你不得不接受。
来,不妨随⼩编跟着李⽩⾛⼀趟祖国的⼤江南北。
20岁前,四川学习,⾜不出蜀
公元701年,⼀个世纪之交的年份⾥,李⽩⽣于中亚碎叶城(⼤约在吉尔吉斯斯坦那嘎达),同年,在⼭西永济也诞⽣了⼀个⼩孩,叫王维。这两位盛唐的超级⼤诗⼈,⼀辈⼦好像都没有见过⾯,但却巧合地出⽣在同⼀年。故事,就这么吊诡地开始了。
李⽩幼年就跟着⽗亲搬到了四川绵阳(重点在“幼年”,李家⼊蜀的路线不清,即使⾛的是蜀道,幼年李⽩也是没有记忆的)。到达四川后,李⽩开始接受正统的汉族教育,“五岁诵六甲,⼗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所以呢,不要以为李⽩永远是⼀副飘然似仙,靠想象⼒吃饭的浮夸⼦弟,⼈家的“国学基础”相当扎实呢!
四川江油⼤匡⼭,李⽩少年读书处
可以说,20岁以前的李⽩,真的是⼀⼼⼀意埋头读书,读完了诸⼦百家和历史,⼜在当地拜师学剑术、道术、纵横术、据说还学会了驯鸟术。
当然,每个⼈年少的时代,都有⾃⼰的偶像,李⽩也不例外,他的偶像是汉代的司马相如。所以受此影响,李⽩的诗赋功夫,在20岁的时候,也已经相当了不起了。祝福女孩子的唯美句子
所以我们去看20岁的青年李⽩:舞得⼀⼿好剑,喝酒没有量,挥⾦如⼟,英姿勃然,俨然是令狐冲笑傲江湖的样⼦。但令狐冲是不认多少字的,⽽李⽩呢,精通历史和诸⼦百家,出⼝成诗,⼀副翩翩少年公⼦的样⼦。如果在今天,不知得勾得多少花痴少⼥流⿐⾎!
黄梅戏《太⽩醉》吴琼饰青年李⽩
27岁前,畅游江淮,没有⾛“蜀道”
李⽩出蜀地,初游江淮的⼤致线路图(红⾊为蜀道)
20岁的李⽩,⾃我感觉也好得不得了。于是他就像我们今天的⼤部分年轻⼈⼀样,⾛出家乡,去求⼀份前程。
第⼀次,还没⾛出四川,就铩⽻⽽归。先到成都,拜见苏颋(tǐng),苏颋是前任宰相兼⽂坛领袖,正好被贬到四川来,李⽩⼀出⼿就见这样的⼤⼈物,绝对⼤⼿笔,但苏颋⼤夸了⼀遍李⽩的⽂采,再没搭理他;然后李⽩在峨眉⼭看了⼀阵猴⼦,平复了平复⼼情,再跑到重庆见太守李邕。李邕见李⽩那么狂,直接就没搭理他。⽓得李⽩抓⽿挠腮,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到⽼家,继续埋头读书。
健身蛋白粉李⽩总以为别⼈不搭理他是因为他的才华不⾜,所以⼀个劲⼉在才华上加持技能,却不知道关键的问题就是因为才华太强,⽽脾性太狂。这个事⼉,他⼀辈⼦也没明⽩过来。
好吧,不管咋地,三年后⾃⼰以为学业⼤成的李⽩再次出发,这次的⽬标是整个中国。于是呢,沿着长江⼀路东进,出重庆、过洞庭、经南京,到浙江玩⼀趟,再⼀路沿着京杭⼤运河北上,进⼊淮河,再沿着淮河逆流⽽上,到南阳,经襄阳,再经随州到武汉之北的安陆市。
这⼀路,他挥⾦如⼟,⾃⼰后来吹⽜B说在扬州散⾦三⼗万。当然写下了⼤量的诗歌,也结交了许许多多重要的⼈物,⽐如《将进酒》⾥提到的丹丘⽣(这个⼈可以说是李⽩⼀⽣的知⼰),⽐如在襄阳遇到的孟浩然。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安陆县给⼈当了倒插门⼥婿——妻⼦许⽒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
这趟没⽩⾛,对李⽩来说,见识也有了、朋友也有了、作品也有了,最关键,傍上了富婆。27岁的李⽩,迎来了⼈⽣的⼀个⼩巅峰!于是,就安安⼼⼼地住在这⾥,给⼈当个好⼥婿。
写《蜀道难》前,跟“蜀道”没有交集
李⽩从安陆⼊长安⼤致路线图(红⾊部分为蜀道)
就在安陆⼀带,李⽩过了三年近乎⽼婆孩⼦热炕头的⽣活后,于30岁那年沿汉江北上,⼊长安,开始求取功名。
李⽩是个勤快的⼈,先拜见宰相张说,⼈家病了;
⼜拜见⽞宗妹妹⽟真公主,⼈没搭理他;
接着拜见各路达官贵⼈,希望能够谋个⼀官半职,结果次次碰钉⼦。
才华盖天下,⼜是前朝宰相的孙⼥婿,这⾝份在长安城⾥谋不到⼀个⼩官,对于李⽩这么骄傲的⼈来说,这个打击未免也太⼤了。于是,他开始⾃暴⾃弃,在长安城⾥⽃鸡⾛狗、喝酒赌博、打架⽃殴,摆起了浪荡⼦弟的做派。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李⽩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
在此之前,李⽩真的没有⾛过蜀道,他写的蜀道难,其实是在讲述他⾃⼰的“求官难”!
“噫吁嚱,危乎⾼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求官之难,难于上青天才对吧?
求不到官,能怎么办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抚膺坐长叹。”叹⼀⼝⽓,不⾏啊,⼀⼝⽓叹不顺,还得再叹⼀⼝,顺便骂⼀声⾃⼰,“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胡为乎来哉!”你⼀个远道之⼈,来长安⼲啥来了呢?⾃取其辱罢了。
想明⽩这⼀点,再指指点点地骂⼏句地⽅官员“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避长蛇;磨⽛吮⾎,杀⼈如⿇。”的恶性后,再安慰⾃⼰⼀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然后,踏上了归家的道路。
今天的蜀道之“褒斜道”部分
当然,李⽩的⽂采具有极⼤的迷惑性,如果单凭他的履历,以及说他写《蜀道难》其实是写他⾃⼰的⼼境,还不够说服⼒的话,再看看他在此时写下的另⼀⾸诗《送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
⼭从⼈⾯起,云傍马头⽣。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角字成语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开头第⼀句,李⽩就说:“听说蜀道之上,路况崎岖,不⼤好⾛啊!”注意,他只是“听说”,并没有⾛过啊!
那你看,他⾃⼰都承认了,这事⼉可以板上钉钉了吧!
可能也有⼈会再问⼀句,那既然李⽩写诗的时候没⾛过,写完有没有⾛呢?
还是没有⾛!
我们接着往下看!
赐⾦放还游天下,还是没⾛“蜀道”
李⽩游历天下的⼤致范围,基本在长江和黄河下游中下游⼀带,这些地⽅,他⼏乎都⾛遍了,很多地⽅⾛过好多次。
欧洲杯小组赛赛程表当像⼀只战败的公鸡⼀样回到家,连妻⼦许⽒都开始嫌弃他,可怜的李太⽩,谪仙⼈,不得不和妻⼦分居。⾃⼰在⼭上拾掇出⼀个⽯室,种地、读书,俨然⼀副归园⽥居的样⼦。
但是,李⽩不是陶渊明,他对于功名利禄的热衷,简直可以⽤⿁迷⼼窍来形容。这段时间内,李⽩同样到处在附近的襄阳、南阳、武汉⼀带谋求当个地⽅官,但结果呢,依旧没什么结果。
最后,李⽩不得不暂时放下⼀切,北上河南,⼭西,游晋祠,出雁北,⼊⼭东,下安徽,再游长江沿线。有将近⼗年的时间,李⽩漫游中原,⽆处不去,登泰⼭、嵩⼭、庐⼭、恒⼭,⽽且真是“漫游”,之前⾛过的路,再⾛⼀遍或者倒着⾛⼀遍,寻访名⼭⼤川,结交各⾊⼈等,求道问仙,纵情⼭⽔……虽然难免受到妻⼦的⽩眼,受到各种社会⼈等的看不起,但那是真正活成了李⽩的样⼦。然⽽这段时间,他漫游中原,依旧没有去那崎岖难⾛的蜀道。
直到四⼗⼆岁那年,在好友元丹丘、贺知章和⽞宗妹妹⽟真公主的推荐下,唐⽞宗下令征召李⽩⼊京,待诏翰林。这下把李⽩乐得,⾼呼着“仰天⼤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长安去了。接下来的事⼉,⼤家就⽐较熟了,贵妃捧墨,⼒⼠脱靴,天⼦呼来不上船,⾃称⾂是酒中仙。看起来⼀副⼩⼈得志的样⼦,那个嘚瑟劲⼉,好⽣讨⼈厌。
但其实,李⽩并不傻,嘚瑟过头容易死这么简单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只不过是他⾃⼰不想⼲了,消极怠⼯罢了!因为他突然间成了天⼦⾝边的⼤红⼈,却⼀眼看透了⼤唐政治的腐朽,真没什么意思啦!
随后个机会,让⽞宗赐了他⼀⼤笔钱,就此离开朝廷,再次云游天下去了。接下来的云游,跟⼗年
前的游历差不太多,⽆⾮是在长江、黄河间来来回回游荡,到处喝酒、到处交朋友、到处写诗、到处求仙问道吃丹药……
看不懂的“官瘾”和诗意的结局
李⽩从开封北上尴尬求官路线图(红⾊线路为蜀道)
要说李⽩这⼈吧,作为⼀名天才诗⼈,个性⼗⾜,经常做⼀些出格的事⼉。⽐如不顾家,⼀天到晚到处浪,这可以理解,⼈家是诗⼈,需要灵感嘛;⽐如到处求仙问道嗑药,也不算过分,毕竟⼈家是学道之⼈,那会⼉也算⼀种流⾏⽂化;另外那些⽃鸡⾛狗、喝酒闹事、打架⽃殴等等社会不良⾏为,也不算什么⼤⽑病,毕竟⼈家⼼情不好嘛,搁现在顶多以扰乱治安为名,关⼗五天放出来,改过⾃新还是社会好青年。
可唯独那个到死都改不了的“官瘾”,叫⼈看着都替他尴尬,也没法理解。
李⽩是谁啊?谪仙⼈!
李⽩是什么啊?是“天⼦呼来不上船”的⼈!
连皇帝都不放在眼⾥的⼈,怎么会那么热衷于求官呢?
前两次求官不得,赐⾦放还,游历天下,多好的⽇⼦?可是北京安禄⼭想招募他去做官。李⽩听后,⽴马从开封直接北上,到了北京⼀看那架势,哎呀,差点把他⾃⼰都吓死,这帮孙⼦要造反啊,赶紧撤!(此处略尴尬)
“安史之乱”后,李⽩⼜在南⽅给永王李璘⼩政权当幕僚,⽽且满怀⾃信地告诉妻⼦,他要像苏秦⼀样“归时倘佩黄⾦印。”结果呢,半年不到,永王就兵败被诛,李⽩也被流放到夜郎国。
不过,亏得李⽩命也够⼤,在去夜郎国的路上,刚⾛到⽩帝城就赶上天下⼤赦,⾼兴极了的他,写下了著名的《早发⽩帝城》:“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那是真⾼兴啊!
⼤难不死,必有后福吗?没有!李⽩回来继续到处求官,求了半天还是没求到,估计除了他⾃⼰之外,当时的⼈也都明⽩,他真不是为当官⽽⽣的。
那么,他⾃⼰为什么就看不清这个现实呢?
因为诗⼈都是有他⾃⼰的精神世界的。
在他⾃⼰的精神世界⾥,他是战国时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可以靠⼀张嘴改变天下的格局,⽽现实中的唐朝是不是战国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听他捭阖,这就够了。可能在他眼中,安禄⼭不是
民贼,永王也不是叛乱者,⽽是⼀⽅诸侯!
在他⾃⼰的精神世界⾥,他是庄⼦笔下扶摇直上的⼤鹏,是要逍遥⽽游的,尘世的⼀切,根本对他产⽣不了任何影响。他⼀⽣求官,写下⼲谒诗⽆数,但从少年到⽼年,⼼性⼏乎未曾改变。⼀会⼉把⾃⼰⽐作⼤鹏,⼀会⼉⼜⽐作天马,根本不是⼈间⽅物;即使偶尔低调⼀下,他⾃⽐的⼈物也不能低于管仲、冯谖、鲁仲连这样的古之贤良。别⼈求官是低调含蓄有内涵,他是各种⾼端⼤⽓上档次,总之就是,你不⽤我,⾃⼰终究会后悔的。
对,就是这么⾃信,就是这么天真!
直到有⼀天,他终于感觉到⼼⼒不济,怕是要跟世界说拜拜了,依旧万丈豪情。他在《临终歌》⾥说道:我这只⼤鹏飞到半路怕是要飞不动了,那也没关系,翅膀煽起的余风,照样可以激荡万世……
咱,没法⽤凡⼈的逻辑去想象⼀个仙⼈的⾏事逻辑。那是盛唐的精⾎所化的⼀⽅神物,我等稍稍⼀笑,就变成丑陋的蜩与学鸠啦……
六好党支部公元762年,李⽩病逝于安徽当涂。好吧,也有⼈说他是“抱⽉⽽眠”,那就当是抱⽉⽽眠吧!他这样的天才,在这⼈间享尽了繁华也受尽了委屈,配得上这样有诗意的!
只是,李⽩真的没有⾛过蜀道。正如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也没有到过岳阳楼。以他们这个级
别的学养、才情和见识,似乎也并不需要⼀定要亲⾃去⼀个地⽅,才能到灵感吧?说不定真实的东西,也许反⽽会限制他们的想象⼒呢!
(本⽂图⽚来源于⽹络,如有侵权,请删除)
EN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