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征文
清明节征文600字(精选1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征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写征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征文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节征文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啊,清明时节的行人怎能不伤感啊?因为这是人们悼念先烈、祖先的节日。看,那墓碑上一簇簇的鲜花,一棵棵刚植的小树苗,飞满了天的纸钱……
这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明节,尽管遮天蔽日,但是还是一番别样的景象: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车,真是一片忙碌啊!远处,隐隐约约地能看到一位位老人在祭祖,有一少先队员在扫墓,他们的脸上是那么地悲哀,甚至热泪盈眶……
风儿轻轻地擦过他们的肩膀,却如刺一般穿过了他们的心。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夏明翰、董存瑞这些爱国的战士,不约而同地——他们都低下了头,默哀着。他们为烈士们献上了一朵朵小白花,轻轻为墓碑拂去尘土,用最简单而最真诚的方式寄托他们的哀思、悲伤……
此时此刻,迎春花仿佛也被这扣人心弦的场面感动了,低下了头,流着伤心的“眼泪”。不过,想到中华民族的今天——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加入WTO;神舟“六号”发送上天;中国2008奥运会开办在即……大家露出了微笑,那么地欣慰,含着对永垂不朽的烈士们的景仰,对祖国母亲的期望……
清明节,一个让人悼念亲人,怀念烈士、英雄的日子。清明节,一个让人值得纪念,感谢祖先、前辈的日子。
少先队员们,为了祖国母亲的未来,努力吧,奋斗吧!在这美好的清明时节,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用最坚定、最真诚的语气对那些为祖国曾经抛头卢、洒热血的烈士们响亮地道一声:“我们会勤奋学习,长大为社会做贡献,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清明节征文 篇2
清明节作文600字今年又逢清明节。
昨天是清明节的第二天,也是一个扫尘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妈妈一起去了乡下奶奶家,准备一起去登山扫尘。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错,昨天天上是下着小雨,我们也无话可说,也只有踩着泥腻的山间土地一步一步的奋力的向上攀登。
终于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我们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直立在他们的合墓前面。爸爸递给我一根已经燃烧起来的香,香在不时的向外冒着烟,那香味是那么的浓重,让我一闻到这样子的香味,马上显示出一副沮丧,而又难过的样子。我们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着香,一起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们对他们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花篮里的花都是白的,在花篮上还有几根白的带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篮上。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而又肃穆了。
我们拜完了之后,就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烧在阴间的钞票,爸爸知道他们很会玩麻将,就多烧了一些给他们,有一亿的,有两亿的,有一百万的大钞票,还跟他们说:“人人都有不要抢。”我一听还好玩,他们有这么多钱一年也花不完,还用抢什么呢?
太公、太婆和小爷爷你们“走”的那么的早,我都没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们老人家,你们就离开了我的身边,
在那,陪伴你们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不……不……不……还有那“无情”的春、夏、秋、冬和绿树繁茂的山林。要是你们还在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的
在走的时候,我们又再次向他们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清明节征文 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
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清明节征文 篇4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向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征文 篇5
清明,一个很传统的节日,一个历来受中国人重视的节日,也许是到上海来的这七年以来,没有过过清明,
或者是每次都在清明去烈士碑扫墓,使清明在我的潜意识中失去了本质上的意义。
在清明前几天听同学说着要去乡下扫墓时,我心里就很难过。一种抑制不住的哀伤在我心头蔓延。直到早上路过桥边,看到东边那块墓地上,青葱掩映不住来往的人潮,一些私家车安静的停在路边,暗示着他们特地而来。没有预兆的,那种疼痛蔓到我的指尖,我的泪很冲动地想要滑出眼眶。
不论怎样,这些人做的事,这些每个人分内的事,我一辈子都不能做。从举家迁徙后。外婆、小姨,还有祖祖辈辈葬在老家泥土里的亲人,如今,都已被无情的水淹没,荡然无存。
我至今无法忘记临走时的情景,那些跪在坟堆前悲痛的哭声,多少泪洒在坟前。当我们烧完纸钱,拔完坟堆上的杂草,擦净碑上的污泥时,多少人倔强的趴在坟前不肯离去。要知道素以土葬的家乡,尸骨无存,是多大的忌讳。而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又是何等的罪过?一些哭昏的老者,他们的内心是何等的悲怅,他们又会遭到多少良心的谴责?
也许土葬的家乡风俗就注定了三峡人要历经许多内心的挣扎。
“每逢清明倍思亲”,多少的移民想要祭祀先祖,磕头烧香,可现在只是奢望。三峡那给多少人带去福利的水,却冲垮了那里人曾今的家园,祖辈的坟茔,更冲垮了多少人那份思乡的情愫。
多少人渴望回到家乡,再回到他们的身旁,深切的叫声已故的亲人。可是我们已经没有家乡,那里没有了我们的立足之地和栖身之所,更没有能实现我们扫墓愿望的地方。
思念是一种病,潜伏期是你拥有之时,发作期使你失去之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思乡之人欲断魂。
清明节征文 篇6
还下着如丝如毛的细雨,新生的叶上像抹了层油,使叶片晶莹透亮。
又是清明,又是小雨,看着那雨,从天而降。尝尝,好像还略带咸味,难道这是先人们的感动之泪?
我带着疑惑跟随着长辈们走着,不久就来到了奶奶的坟前。新生的树木围绕在她身边,那又是年轻的一代。四周静静的,只剩下细雨的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