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诗豪”刘禹锡
山药蒸着吃的做法
刘禹锡,字梦得,唐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的姓名颇具传奇彩,据说一日他母亲梦见了大禹,醒来之后便有了身孕,因为“拜大禹所赐”,唐朝时赐、锡二字又通假,因此生下的男孩就取名刘禹锡。
元宵灯笼制作方法
刘禹锡自幼才智超,成人后参加科举考试更是独占鳌头,二十一岁高中进士,后又考中博学鸿词科,第三年又中吏部取士科,可谓连中三元。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他不久便认识了太子李诵面前的红人王叔文,与另一位大家柳宗元一起成为王的左膀右臂。
公元805年正月,患有中风的李诵艰难即位,王叔文得以推行新政,刘禹锡一路升迁,成为朝野中的弄潮儿。可惜,“永贞革新”好景不长,重病在身的弱势皇帝李诵很快便被宦官与太子李纯联手“搁下”,连年号都没制定,便退出历史舞台。刘禹锡跌宕起伏的一生由此拉开帷幕,才情也一发不可收拾,在多个地方留下了千古名篇。
生活作风方面>美颜拍摄“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至郎州。此时的刘禹锡三十四岁,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却被赶出朝廷,苦闷可想而知。但他并不悲观消沉,一首《秋词》将心中的乐观与豪迈喷薄而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凡是都造句
刘禹锡的豁达与他喜欢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分不开。他往往把生活中的愁怨化解为生活感悟,而这种乐观的处世态度,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同样有所表现。
在郎州十年,已习惯云淡风轻的刘禹锡却接到朝廷拟再次启用他的通知,遂回到了长安。到长安后,刘禹锡发现政治环境并无改善,于是写下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道是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桃花,其实却是在讽刺当时的权贵。此诗一出,刘禹锡立即受到了政敌们的打击,很快又被贬至广东连州。他却并未一蹶不振,到达连州后重文施教,开化百姓,颇有政绩。五年后刘禹锡转任夔州刺史。他非常喜欢当地《竹枝词》这种民歌,便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当地民歌的曲谱,创作了新的《竹枝词》,极富生活气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是这一时期留下的佳作。
同安其后刘禹锡又调任和州县通判。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可在县衙里住一套三间三厢的房子。可是州县的地方官知道刘禹锡是被贬至此,故百般刁难,在刘禹锡到任后的半年时间里,让他三次搬家,且一次比一次面积小、环境差,到最后刘禹锡的住所仅能放下一床、一桌、一椅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刘禹锡写出了清新脱俗、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在和州县期间,刘禹锡得知好友柳宗元去世,悲痛之余,他开始耗尽心力整理柳宗元的毕生作品。柳宗元的诗文能流传后世,刘禹锡功不可没。此后朝中局势有所改观,刘禹锡奉旨调回长安,途中在扬州遇见白居易。两大文豪相遇,必然迸发才情。席上,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所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表达对新人辈出的欣慰,再次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十三年后回到长安,朝中已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帝,几经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任刺史。在他上任之际,苏州发生了很大的水灾,一时间哀鸿遍野。刘禹锡马不停蹄安排赈灾,同时开仓赈灾、减免苛捐杂税,带领苏州百姓很快从灾害中走出。后唐文宗赐予他紫金雨袋,以示褒奖。
后刘禹锡又到汝州、同州等地任职,期间他一直爱民亲民,深得百姓爱戴。晚年刘禹锡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生活闲适,悠游自在。公元842年,刘禹锡病逝于洛阳,终年七十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