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廉的诗句和故事。
清正廉洁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清廉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它不仅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能让人心生敬畏又满怀崇敬的力量。
先来说说那些关于清廉的诗句吧。“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这句诗简直就像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于谦啊,那可是个铁骨铮铮的人物。他身处官场,面对无数的诱惑和压力,却始终坚守自己的清白。就像一棵青松,不管狂风怎么肆虐,就是挺直了腰杆,一动不动。这清白是什么?清白就像是那纯净的白雪,容不得一点污渍。一旦被玷污,那就不再是原来的它了。于谦在那个充满着利益纷争的官场,就像一个孤独的守护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诗。他难道不知道贪污受贿可以让自己过得更舒服吗?他肯定知道。可是他不屑于那样做,他心中有着比金钱和权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清廉的操守。
还有郑燮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清廉,但是却能从侧面反映出清廉官员的心境。郑燮,也就是郑板桥,他在做小官的时候,心里装着的是百姓的点点滴滴。一个清廉的官员,他的心就和百姓连在一起。他看到百姓的疾苦,就如同自己在受苦一样。如果是一个贪婪的官员,他哪有心思去管什么“一枝一叶”,他满脑子想的恐怕都是怎么搜刮民脂民膏吧。清廉的官员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百姓的生活。他们在职位上,不会去想从百姓那里捞取好处,而是想着怎么为百姓谋福利。
再讲讲那些清廉的故事吧。在古代,有个叫杨震的人。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在夜里给他送来黄金,还说夜深人没人知道。杨震听了可就生气了,他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哇塞,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啊。杨震在面对黄金的诱惑时,就像一个勇士在面对敌人一样,没有丝毫的退缩。他心里清楚,一旦接受了这黄金,他就失去了自己的操守,就不再是那个清正廉洁的杨震了。他的这种清廉可不是装出来的,那是深入骨髓的。他的学生可能以为,这么点黄金,又是在夜里偷偷送来,没人会发现的。可杨震不这么想啊,他觉得不管有没有人看见,自己心里的那杆秤是不能歪的。
还有包拯,包青天的故事那可真是家喻户晓。他断案如神,而且为官清廉。他在审案的时候,不管是面对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一视同仁。那些贪官污吏在他面前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包拯的清廉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些贪官的丑恶嘴脸。他的家里也是非常简朴的,他不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去为自己谋取荣华富贵。他把清廉当成了自己为官的准则,就像我们把吃饭睡觉当成生活的必须一样自然。他在官场就像一股清流,在那个浑浊的官场环境中,独自散发着清廉的光芒。
在现代,也有很多清廉的例子。有一个小县城的官员,他叫李刚。这个李刚啊,在负责县城的建设项目时,有很多建筑商想要贿赂他,给他送钱送房子,想让他在工程招标等事情上开绿灯。可是李刚都拒绝了。他说:“我要是拿了你们的钱,这县城的建设可就成了豆腐渣工程了,我可不能昧着良心做事。”他就像一个守
门员,守住了清廉的大门。他知道,自己的权力是用来为百姓服务的,不是用来为自己谋私利的。他看着那些送礼的人,心里肯定在想:“你们以为钱能买到一切吗?在我这里可不行。”他的清廉让县城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也赢得了百姓的尊重。
清廉啊,它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语。它是由无数像于谦、郑燮、杨震、包拯还有现代的李刚这样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出来的壮丽篇章。清廉就像一阵清风,吹走官场的浊气;清廉又像一把火炬,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如果官员们都不清廉,那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呢?是不是就像一艘破船,在茫茫大海里随时可能沉没?
我觉得啊,清廉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应该被传承和弘扬的品质。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我们都需要清廉。一个清廉的社会,就像一个充满阳光的花园,里面的花朵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而那些贪污腐败的行为,就像害虫一样,会破坏这个花园的美好。所以啊,我们都要向那些清廉的人学习,让清廉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