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故事
有关海瑞的故事(通用14篇)
海瑞的故事 篇1
为官廉洁,一生清贫
海瑞为官,始终坚持最高的廉洁标准,除了领取政府下发的俸禄外,他绝不理解哪怕一分一毫的“灰收入”。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历代王朝中最低的。海瑞任淳安知县时,每年的实际收入仅为12石大米,27.49两银子,360贯钞。依购买力计算,他的月薪大致相当这天的1130元。海瑞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全靠这么点收入,生活水平跟这天的低保户差不多。尽管收入低到难以解决全家的吃饭问题,但海瑞依然毫无怨言的理解,完全靠工资安排生活。身为知县,他亲率仆从在后衙种蔬菜自给,当然吃不起肉。有一次海瑞为母亲过生日,买了二斤肉,这居然成了新闻,传到了总督(近似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胡宗宪耳朵里,胡总督竟以传播消息的口吻说:“听说海知县给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肉!”
海瑞最后死于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这位二品大员去世之后,仅余白银20两,连丧葬费都不够。他的好友王用汲去看他,只见布衣陋室,葛帷(用葛藤织的帷布,比麻布还差)还是破的,连个穷书生的境况都不如,
感动得直流眼泪,并为他凑丧葬费。
一个堂堂的正部级干部,竟然清贫到如此程度,其道德操守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海瑞的故事 篇2
“三不”海瑞
海瑞是明朝的清官。在他的一生当中,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皇帝。他一生敢于直言、坚持正气,他的节操家喻户晓。有人说,他是“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清官。
嘉靖三十二年,海瑞在福建南平县当老师时,他教育学生不许给先生送礼,逢年过节,也不得给先生送酒菜,所有俗例一概免除。升任浙江淳安知县后,他一如既往,穿布袍、吃糙米、食自己种的菜。在为母亲做寿时,他只买了两斤肉,在百姓中传为佳话。他知道百姓贫穷,去农村巡视时,命部下们挑着菜和米随行,自己开伙,从不扰民。他一生未置田产,只依靠祖上留下的十亩地养活一生。
嘉靖皇帝当政时,不思朝政,奸臣当道,很多官员敢怒不敢言。海瑞写了一篇《治安疏》,上奏给嘉靖皇帝。他尖刻地指出嘉靖皇帝应当停止玄修、痛改君道、节约用度、端正职守,惹怒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要
把他处死。可是当嘉靖皇帝听说,海瑞素性刚直,居官清廉,并不怕死,自己早已备好棺材时,犹豫了,遂命锦衣卫杖打一百下,将海瑞下狱囚禁起来,直到嘉靖皇帝死后,海瑞才被释放。
隆庆三年,海瑞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府(相当于江苏、安徽两省,治所在今南京),应天府素称鱼米之乡。但由于当时农村土地大量兼并,农民生活困难,民不聊生。海瑞上任后,力主遏制兼并,还土地给农民耕种。他到松江调查,仅一个月内华亭县就接到上万份告地主夺田的状纸。其中大部分是告曾任过宰相的徐阶。他的弟弟、儿子也是地方豪强,横行乡里。徐阶虽已告老还乡,但仍权势显赫,早年还曾对海瑞有过救命之恩。但海瑞却铁面无私,断然处置。命徐阶退还侵夺之田,将他弟弟、儿子逮捕问罪。其他豪强地主迫于形势,只好纷纷退田。接着,海瑞又兴修水利,疏浚吴淞江,整治白茅河,减少了农田水旱之灾。
海瑞临终前三天,兵部派人送来的柴金费多了七钱银子,他命部下送了回去。海瑞死后,其下属佥都御史王用汲在料理他的丧事时,看到他全部家当只有十多两银子,绫、绸、葛各一匹,所有帏帐十分破旧,清贫得连一介寒士都不如,忍不住哭出声来。丧船过江,两岸站满了送葬的人,奠祭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的故事 篇3
厉行节约,反对奢侈
海瑞本人十分节俭,对下属也严格约束,除了严禁收受各种“灰收入”外,连公费支出也大为减少。淳安地处交通要冲,过境官员士大夫很多。按照当时流行的规格:一般官员飘过,大概需驿费(招待费)二三十两银子,折合这天人民币6-7千元;如果督抚大员飘过,需银三四百两,近10万元人民币。明朝时,官府并无此项经费预算,都是由当地百姓负担。海瑞做知县前,淳安县每年的驿费开支高达白银12000多两,百姓每丁需纳银三两五钱。海瑞到任后,调整了标准:一般官员过境接待费为五六钱银子;如果督抚大员,可再增加二钱银子。一年下来,淳安的驿费仅需银900多两,每丁仅纳银二钱五分,为此前的7%。仅此一项,每年向百姓少征1万多两白银。9年后,海瑞出任应天巡抚(近似省委书记兼省长),发布《督抚条约》36款,规定:巡抚出巡时,府县官员不得出城迎接,伙食标准为每一天纹银二至三钱;境内公文,一律使用廉价纸张;境内的若干奢侈品要停止制造……
公款消费历来都是腐败的重灾区,海瑞从知县到巡抚,始终坚持厉行节约,严禁奢侈浪费,真是一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好典型。
海瑞的故事 篇4
海瑞的故事:冒死谏皇帝
明世宗为人猜忌刻薄,凡是敢于说真话,如杨继盛这样爱提意见的官员,不是被杀头、监禁,就是被革职、充军。因此,之后没有人再敢批评他。但是到嘉靖四十五年,晚年的明世宗遇到一个不怕死,敢于揭他痛处的官员——海南琼山人海瑞。
此时,严嵩父子虽然倒了台,但贪污腐化,吏治败坏的风气没有丝毫改变,明世宗仍然沉溺在求仙问药之中。老百姓越来越穷困。海瑞当时任户部主事,他要上一道奏章,期望皇帝从迷信中醒悟过来。
他明白,奏章呈上去,就会有杀身之祸。但他决心已下,就事先遣散了家人,安排好后事,又给自己买了棺材,诀别了妻子,才将他的奏章呈进宫去。
明世宗倒是耐着性子读完了他的奏章。但是他越看越气。那上面写道:
“陛下即位之初确做过些好事,但是之后却沉溺在神仙和仙药中,追求长生不老。但是尧、舜、禹、汤、文、武这些古圣贤,还有秦、汉那些自称有仙术的方士,至今还有在的吗陛下叫人到处采购炼丹的药材,又大兴土木,修建道宫,耗尽了民脂民膏,弄得民穷财尽。怪不得现今老百姓都说:陛下年号叫“嘉靖”,是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的意思。陛下二十多年不上朝,滥派官职,跟亲人、官员不见面,猜忌、杀戮臣下,弄得国弱民穷,君道不正,臣职不明,形势十分严重。陛下自比为尧、舜,臣下以为连汉文帝都不如……”
明世宗气得七窍生烟,将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喊道:“赶快把这个家伙抓起来,别让他逃跑了!”
宦官黄锦说:“听说这个人不怕死,做官清廉。他自知触犯陛下,活不成了,已经安排好后事,准备好棺材,不会逃跑的。”
明世宗沉默半晌,再将奏章拾起反复阅读,觉得海瑞的话多少有些道理,自言自语连声叹息说:“这个人倒像比干,只是朕还没有商纣王那么坏吧!”他好几个月没有作批复。
但明世宗之后还是下旨将海瑞抓了起来。但是,才过了两个月,明世宗就死了。他的儿子明穆宗即位,才将他放出监狱,恢复了官职。
海瑞,号刚峰。小时候家中很贫穷,所以他能体会穷人的痛苦。他没中过进士,开始仅做县学的教谕(学官)。到任后,他就革除学生向教官送礼送酒食的习俗。提学御史视察县学,县官与其他教官迎接时都下跪,唯独海瑞不下跪,只作揖。他说:校园是教学的地方,不是衙门,教师不该给长官下跪。
之后海瑞做浙江淳安知县,带头废除官员们许多滥收的费用,又严格执行迎来送往时不许铺张浪费、不许赠送礼物的规定。有一回,严嵩死党鄢懋(yānmào)卿以御史的身分,到江南视察,他表面上发出文告,叫地方官员不要送礼,不要铺张浪费,实际上却暗示要吃山珍海味,要收受好处。
消息传到淳安,海瑞自然不愿迎合他。他亲自给鄢懋卿写了封信,说:“读了大人的文告,明白大人喜欢简朴、不爱拍马屁。我相信大人说的都是真心话。但是我听说,大人南下,沿途各处都为大人办了丰盛的酒席,每桌三四百两银子,很阔绰,连便壶都是银子做的。这大约是那些地方官员没有真正领会大人的本意,以为大人心口不一,实际是个喜欢巴结,讲究排场的浮华之徒吧”
鄢懋卿气得脸发红,手发抖,但只好不去淳安了。
还有一次,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飘过淳安,嫌驿馆招待不周,将管事人倒吊起来殴打。
衙役慌慌张张跑到县衙门禀报。海瑞说:“有办法对付。”便带着衙役来到驿馆,叫人先将胡公子抓起来,又从他的行李中搜出几千两银子。胡公子大喊大叫:“海瑞,你好大胆,敢抓堂堂总督公子!”
清正廉洁的故事海瑞笑着说:“总督大人有布告,再三告诫属下各州县,迎接上官,不得铺张。这个人如此猖狂,还有大批来历不明的银子,必须是冒充的胡公子,败坏总督的名声,务必严办!”他命令将银子收进国库,另写了封信,连人送到杭州,请胡宗宪发落。胡宗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将自己儿子臭骂了一顿。
公元1569年,海瑞出任江南巡抚。有钱有势的人家,听说海瑞来了,都夹紧了尾巴,有的躲避到别的地方去,有的把自己朱红的大门漆黑,减少人们的注意。海瑞强迫那些拥有超多土地的豪强大户将强占的土地退
出来,分给穷人,而且先拿当朝首辅徐阶家开刀。他还领导疏浚了苏州的吴淞江、常熟的白茆(máo)河。
发布评论